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从7月开始无锡将强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太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7月9日电(记者 孙彬)记者从无锡市获悉,无锡市政府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无锡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合作协议”,从7月开始,大规模治理无锡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污染物质,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的水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污染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此次签订的协议,南京农业大学将组织专家,深入调查无锡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和经营方式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关系,提出以水质保护为目标的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规划目标,以及技术、途径,并对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无锡环太湖地区土地利用作出新规划,从而制订出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前瞻性、操作性的治理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研究成果,在太湖的外部污染总量中,农村面源污染所占的比例近年来持续上升,目前已占到50%左右。在农村生活废水中,有24%直接排入村河,50%排入屋后及地表渗入地下,还有25%排入沟渠,进入太湖。

江苏农业专家着手将太湖蓝藻“变废为宝”

    新华社南京7月9日电(记者 邓华宁)记者从江苏省农科院获悉,富营养化的蓝藻是巨大的资源库,其中含有的氮、磷等是优质的生物肥料。眼下,江苏省农科院正在进行太湖蓝藻综合利用研究,使之“变废为宝”。

    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韩士群介绍说,蓝藻含氮量高达10%左右,含磷量也近1%。1立方米蓝藻可生产4公斤氮,相当于8公斤尿素,加上生产沼气的收益,综合利用1立方米蓝藻的总收入可达50元。他们已成功将蓝藻制成优质生物肥料,可以很好地取代化肥。目前,这项成果即将在太湖边进行中试,一旦项目取得最终成功,可解决太湖周边40万亩土地的肥料供应问题。

    据介绍,目前蓝藻利用的最大“瓶颈”在于打捞困难。蓝藻是单细胞生物,一般由100多个藻体聚合成气泡,打捞时很容易造成气泡破裂而无法收集。为此,已经专门研发了一套高效的打捞工具,将收获蓝藻干物质的比例(指水中含藻量)从过去的1%提高到了5%,效率大为提高。

江苏将淘汰2150家“小化工”

    新华社南京7月9日电(记者 凌军辉)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获悉,江苏将在2008年底前淘汰2150家“小化工”,并对太湖流域纺织、化工、冶金、造纸、电镀、酿造等6大重点污染行业进行整顿,从总量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除了加快淘汰小化工厂的步伐,江苏还将加大对重点污染行业的整顿,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据统计,太湖流域纺织、化工、冶金、造纸、电镀、酿造等6个行业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排放量的65%和63.4%。江苏下一步将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加大重点污染行业整顿力度。同时,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加快形成节约、环保、高效的产业体系。

    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上,江苏将确保“三个不批”:属于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的不批,排污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的不批,超过排污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排污的项目不批。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和新增氮磷排放的项目。同时,禁止含磷洗涤用品在太湖地区的销售和使用。

 
 
 相关链接
· 江苏召开太湖水污染治理会议 李源潮梁保华讲话
·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 铁腕治污科学治太
· 李源潮:彻底治理太湖 严重失职者丢官"下课"
· 江苏省政府与苏南五市签订太湖水污染治理责任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