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3日电(记者 姚润丰)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13日在此间表示,我国将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启动以“知水、爱水、节水、护水”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水教育活动,通过学生节水行为和意识的形成,辐射家庭及全社会,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节水意识和自觉节水行为的形成。
刘宁是在此间举行的“中意合作项目水教育启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这个项目由水利部主办,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协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意大利SGI公司共同合作实施。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需水量接近水资源可利用量,缺水问题尤为严峻,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维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刘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水教育的基本国情是:零散而非系统、关注而行动少。“零散而非系统”是指关于水的介绍、知识的分布比较零散,一些水的知识大部分被糅杂在环保教育、资源、能源等教育的书籍里,系统进行水教育的书籍还没有;“关注而行动少”是指目前由于水资源短缺公众对水的宣传较多、对水的问题也比较关注,但进行水教育活动却很少,尤其针对水教育问题特定的课本、培训、课程、讲座、实验室、课外活动几乎没有。
“因此,迅速采取系列行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务之急。”他表示,只有进行从娃娃抓起的系统水教育才能培养他们全新的资源道德观和自觉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行为。
为此,中意合作项目水教育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6岁至18岁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读本,为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提供一套进行水教育的指导用书,同时也为社区公众提供一套有助于提高节水意识的科普读物。此外,还将培养一批优秀的水教育教师队伍,促进系统水教育进入课堂。通过水教育,使青少年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意识得到提高,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