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全国2000多万亩农田目前已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董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37万亩农田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方式。

    这是记者21日从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举办的“2007中国保护性耕作论坛”上得到的消息。

    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司长宗锦耀介绍,裸露的农田是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主要尘源之一。目前我国北方农田绝大部分仍采用铧式耕翻、灭茬整地和裸露休闲越冬的传统耕作习惯,在冬春季风的强劲作用下,极易起土扬尘。

    保护性耕作通过秸秆留茬和覆盖,起到挡风固土作用。秸秆覆盖可蓄水保墒,使土壤中水分增多,可有效抵御干旱。秸秆还田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团粒结构,使可风蚀的小颗粒含量减少。此外,保护性耕作还起到了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

    自2002年设立保护性耕作项目以来,农业部在旱作地区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夏玉米已普遍实行免耕播种,春播和秋播作物的免耕作业面积不断扩大,建立了167个国家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今年,中央财政继续投入3000万元用于发展保护性耕作。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省区相继出台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

    农业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6000万亩,达到北方适宜地区耕地面积的6%。对此,农业部已经确定,将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适当倾斜,进一步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洪文表示,我国保护性耕作仍有很多技术需要研究。不同区域保护性耕作发展很不平衡,小杂粮保护性耕作模式、水资源节约型保护性耕作模式、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模式、绿洲农业区保护性耕作模式等区域性技术模式尚需进一步完善。机具研发和杂草控制仍是今后相当长时间的研究重点。

    "节流""开源"并举 山东连续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记者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获悉,山东省连续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各级先后投入118亿元,开发整理复垦耕地20万公顷。

    面对土地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山东省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放在土地管理首位,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针对山东省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国土资源部门加大对黄河三角洲、鲁北滨海荒碱地和鲁西南煤矿塌陷地的开发整理复垦,建立了规范有序的土地开发整理立项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做到建设占用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即任何项目占用耕地,必须先补后占,对没有完成占补平衡的,一律不予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积极实施城中村、旧城旧村改造,实现了确保经济发展供给又不减少耕地总面积的目标。

    新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大措施净增耕地65.5万亩

    截止2006年底,新疆耕地总面积6160.5万亩,较2005年净增65.5万亩。这个跨越式的发展是新疆在耕地的利用和保护上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四大措施的结果。

    措施之一:强力推进耕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去年全国耕地18.27亿亩 水资源总量同比减少8.9%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2006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06年国土资源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取得新的成效,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2007年7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徐绍史介绍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进展情况。图为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中国政府网 姚勇摄

    [直播]徐绍史介绍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进展情况

    2007年7月12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徐绍史介绍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进展情况。

 
 
 相关链接
· 农业部副部长:推进农田节水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 甘肃临夏:砖厂建在农田保护区 良田变成实心砖
· 山东新规:征收基本农田超35公顷须报国务院审批
· 晋确定3个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 面积约33万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