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浦东改革:街道办事处全面剥离经济管理职能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7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7月27日电(记者季明)通过财政体制改革,上海浦东新区所辖12个街道办事处已全面退出直接招商引资的舞台,其他经济管理职能也一并剥离,转而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事务。

    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为辖区内百姓提供公共服务一直是街道的主要职能。但在原有财政体制下,街道用以提供社区服务的“财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上缴税收的固定比例返还,因此招商引资、开辟税源一度“反客为主”,成为街道办事处的中心任务。

    街道刮起招商风,不仅影响了街道办事处为群众办事的核心功能的实现,还带来给予优惠政策方面的恶性竞争。此外,“以招商引资论英雄”的财力分配体系也造成了区域发展不均衡,同在浦东新区,最强和最弱街道的财力差距达到16倍之多。

    意识到原有机制的局限性,浦东新区从去年开始试点街道公共财政保障体制改革。街道用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党建、社区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事业和城市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实行部门预算管理,由浦东新区所属六大功能区按照“以事定财”的原则,进行统筹保障。

    街道招商引资等经济管理职能则相应地被剥离转移到上一级的功能区。浦东新区要求,功能区在引进投资项目过程中,不必再去“拼政策”,而是要根据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各街道的要素禀赋实现项目的科学布局。

    最先开始改革试点的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已经体会到新政策的甜头。2005年东明路街道完成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457万元,可用财力875万元,而当年街道公共费用和项目经费实际支出需求达4000万元。由于自身财力有限,一些急需实施的民生工程一拖再拖。

    2006年实行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后,东明路街道经费保障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全部由三林功能区实行保障,社区建设的各项经费得到保证。过去东明路街道每年只能给1个-2个居民区改造上水管,而去年一年街道就完成了10个居民区的上水管改造,19个居民区的空调滴水管安装,为6个小区完成污水管整治。

    “街道办事处,顾名思义,应当是给老百姓办事的机构,而不是招商引资的机构。”浦东新区副区长过剑飞说,“浦东的这项改革意在实现街道办事处职能的‘归位’,同时确保街道建设资金的‘到位’。”

    改革之后,浦东新区12个街道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社区就业、社区稳定、社会养老、社会救助以及改善综合环境等公共服务内容开始成为街道办事处主任们最为关心的内容。

    “过去最让我们紧张的是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现在已经换成了居民就业率这些民生指标。”东明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吴安桥说。

    据介绍,浦东新区正在改进对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工作的考核评估方式,今后将主要通过组织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来评议政府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好坏,采取“一票评议”。

 
 
 相关链接
· 上海浦东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21日正式启动
· 上海浦东新区及时跟踪评估实事项目群众真正得益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