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7月27日电(记者江时强、李志晖)长江入汛以来已形成三次较大洪水,三峡工程始终在144米的防汛限制水位稳定运行,初步显示了防洪调节功能。27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为33000立方米/秒,三峡坝前水位控制在144.05米。
长江为雨洪型河流,三峡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510亿立方米。在6至10月汛期,长江上游洪水直泻而下,对中下游平原构成严重威胁。三峡大坝去年全线建成后,三峡水库进入初期运行期,形成了110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今年开始发挥防洪功能。
按国家防总批复要求,三峡水库今年防洪汛限水位为144米,在不拦洪运用时,水位允许变动范围为143.9米至145米。今年汛期三峡来水不超过25000立方米/秒时,原则上由中国三峡总公司调度,水库水位按汛限水位144米运行;当来水超过25000立方米/秒,枝城流量小于56700立方米/秒时,由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调度,水库预泄调度命令由长江防总下达,中国三峡总公司执行。
今年6月中旬长江入汛后,随着上游流域降雨增加,三峡入库流量持续增长,形成了三次洪水,最大流量达到了44000立方米/秒。长江防总于6月19日、7月6日和7月18日先后三次签发调度令,要求三峡水库在24小时内均匀降至汛限水位。
中国三峡总公司梯级调度中心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准确分析水情,实施精确调度,且适时选择时机开启10多个深孔、排漂孔、排砂孔,坝前水位控制平稳,没有产生大的波动。
梯调中心副总工程师赵云发告诉记者:“我们对三峡大坝的调度运行方式正趋于成熟,防汛兼顾长江航运和三峡发电,工程的综合效益开始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