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王希、黄竞仪)根据新华社8月2日受权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
受前几年生猪价格过低、去年以来饲养成本上升和部分地区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近几个月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针对这种情况,《意见》明确规定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局部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要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储备调节功能,在市场供大于求、猪价过低时,要增加储备数量,缓解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过高时,要增加投放。
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 保障“两节”猪肉供应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王希 黄竞仪)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各地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保障今年下半年特别是中秋、国庆“两节”的猪肉供应。
近期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近几个月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由于生猪生产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下半年生猪等副食品供应工作任务相当艰巨。
《意见》要求各地完善稳定猪肉供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要抓好牛羊肉以及生产周期短、替代性强的禽肉和禽蛋等副食品生产,满足市场需要。
《意见》特别指出,为保障今年下半年特别是中秋、国庆“两节”猪肉供应,猪肉主销区省、直辖市及沿海大中城市要将地方储备充实到不低于当地居民7天消费量。同时各地要加强猪肉产销区衔接合作,健全应急调运机制,促进猪肉冷链物流的发展,引导大中城市居民食用冷鲜(冻)猪肉,科学消费。
《意见》强调各地要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加强猪肉及其制品的市场、质量和价格监管,防止注水肉、病死猪肉、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的猪肉进入市场。严厉查处违法经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 要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王希 黄竞仪)近期我国生猪生产出现下滑,造成近几个月猪肉供应偏紧,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根据新华社8月2日受权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各地将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肉类副食品。为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意见》要求各地根据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情况,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发放临时补贴,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
《意见》还要求保障大中专院校食堂肉类供应,采取定点直供、适当补贴等措施,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补助。
国家将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王希、黄竞仪)《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要求,各地应立足国内,采取综合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促进生猪生产尽快恢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意见》提出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
一、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各地要抓紧制定具体方案,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二、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差别补助。在逐步开展生猪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
三、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国家对重点原良种猪场、扩繁场、省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给予适当支持,对购买良种猪精液给予补助。
四、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的奖励政策。国家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和贷款风险、保费的补助等方面。
五、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国家对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六、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贷款给予重点支持。地方财政要对担保机构的生猪贷款风险给予必要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