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8月9日电(记者王艳明)“真没想到,2000多元医疗费,报销了大头,自己只出了小头。”妻子的康复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让郭连文满脸微笑,正在办出院手续的他,不停地夸奖这项好制度。
郭连文是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驮营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不久前,他的妻子得了胆结石,过去因家庭困难不敢进医院的他,这次毫不犹豫地送妻子到医院做了手术。
在会宁县人民医院的住院治疗过程中,郭连文的妻子共发生医疗费用2769.77元,在出院结算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1670元,个人实际承担了1099.77元。
会宁县卫生局副局长王国保介绍说,2007年,会宁县共有47.4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1.2%,截至5月底,共有9493名农民在乡、县、市及以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发生医疗费用1283.62万元,次均费用1352.18元,按规定比例报销了673.61万元,次均报销709.58元,报销比为52.48%。
参合报销超过了一半,住院看病农民只出小头。郭连文所得的实惠及会宁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成就,成了甘肃省近年来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2003年,甘肃省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6年,扩大到了40个县(市、区),参合农民逐年增多,2006年达到了988万人,累计为628.7万人报销医疗费2.95亿元。
由于制定了合理的起付线、报销比例和严格控制医药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甘肃农民带来的实惠有目共睹。据甘肃省卫生厅统计,2006年,甘肃省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费用1978元,比全国低796元,次均补助676元,比其他中西部省份的平均数高出90元,报销比例为34.7%,高出全国7个百分点。
按照全国的部署,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覆盖80%以上的县(市、区)。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省2600多万人口中,有1800万人在农村,贫困人口455万,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过去比较突出,实现人人享有医保的难度较大。
但几年的实践表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光在解决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和促进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而且在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
为了早日实现全覆盖,让所有农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惠,在已经实施了40个县(市、区)的基础上,甘肃省今年决定,年内要实现所有86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这一目标的提出,比全国年内覆盖80%以上的县(市、区)的目标提前了一大步。
甘肃省副省长咸辉说,甘肃省已经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农村居民列为今年省政府关注民生的12件大事之首,甘肃省将通过加大基金监督和管理、规范报销方案等,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