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卫生部发言人:我国已制订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周婷玉、朱姝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指出,目前我国已制订完成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

    制订的食品卫生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基础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等产品标准;《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及《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原则》等检验方法和诊断技术标准。

    毛群安在当天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2007年上半年卫生部就组织完成了35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涉及2040种食品添加剂和987种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

    他还表示,“十一五”期间,卫生部还将加强食品标准间的协调和统一,重点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是与国际接轨的。”毛群安说,2006年卫生部代表国家成功申办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持国,使我国成为其下设的10个综合委员会主持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并于2007年4月首次以法典主持国身份举办第39届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会议。

    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已覆盖过半人口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周婷玉、朱姝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已建立覆盖8.3亿人口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这一监测网络重点对消费量较大的54种食品中常见的61种化学污染物进行监测。截至目前,网络的监测点已经覆盖15个省区市,获得40万个监测数据,基本摸清我国消费量较大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

    在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的同时,我国还开展了食品危险性评估工作,科学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和评估信息。

    毛群安介绍,近两年,卫生部根据危险性评估发布了食品中苏丹红、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啤酒中甲醛等多项食品安全性评估结果,及时消除消费者不必要的恐慌,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此外,根据食品卫生监督的情况,卫生部发布了蓖麻子、霉变甘蔗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使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

    食品危险性评估是指对人体摄入含有危害物质的食品所产生的健康不良作用可能性的科学评价,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危险性特征的描述四个步骤。

    我国每年约2亿人次发生各类伤害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周婷玉、朱姝珠)卫生部10日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亿人次发生各类不同程度的伤害,据估算其中发生需要就医的伤害为6200万人次。

    报告指出,因伤害死亡的有70万至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

    据了解,目前最为常见的伤害主要有交通运输伤害、自杀、溺水、中毒、跌落等,导致的死亡案例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0%左右。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安全问题。”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据估算,每年因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可达650亿元,因伤害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

    报告指出,伤害和其他疾病一样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制订了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与预防和控制伤害相关的一系列政策法规。

    报告建议,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积极预防伤害的发生,加快制订配套的伤害预防政策并确定主要责任部门;建立国家级的伤害预防协调机制,成立相应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领导小组;加强伤害预防有关的社会动员,提高全社会预防伤害的意识;将伤害预防与医疗急救、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伤害防治网络。

    中国伤害预防报告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提交。

    我国已将伤害预防控制纳入疾病预防规划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周婷玉、朱姝珠)“我国伤害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在居民疾病和死亡中仍处于较为突出的状态,伤害预防与控制尚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卫生部10日公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指出,卫生部已将伤害预防控制纳入疾病预防规划和重大疾病防治范畴。

    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因伤害死亡的有70万至75万人。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介绍,卫生部把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到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疾病预防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的管理之中,并把伤害的预防与控制与妇幼卫生、社区卫生与农村卫生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促进妇女、儿童和社区、农村人口的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之一,组织展开了重大伤害事故的救治、职业中毒与职业伤害的监督管理、伤害预防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也为伤害的预防和救治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将道路交通伤害、意外中毒等视为救治的重点问题,急救中心为伤害病人设立救护绿色通道;建立全国伤害监测系统等。

    此外,毛群安指出,目前伤害预防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伤害预防与控制的认识尚不充分;不同伤害控制部门之间的力量和资源没有形成合力;预防伤害的各个环节的监督比较薄弱等。

    卫生部“四面出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周婷玉、朱姝珠)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10日表示,近年来卫生部结合实际,重点从四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首先是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毛群安介绍,2006年,全国卫生部门针对食品卫生许可、农村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学校及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顿治理工作,共查处涉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案件11万余起,吊销卫生许可证1444个,取缔近3万户无证生产经营户。

    2007年卫生部严厉查处餐饮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截至5月底,全国共监督检查各类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14万余个,其中吊销卫生许可证964个,有9个案件涉嫌触犯刑法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是建立和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2007年卫生部扩大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单位的覆盖面,着力将监管力量的重点投入到食品卫生信誉度较低的小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此基础上,卫生部还于近期在北京等五个省市开展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让消费者了解餐饮单位的卫生情况并参与卫生监督。

    第三是开展食品危险性评估工作,科学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和评估信息。毛群安说,卫生部已在全国建立覆盖8.3亿人口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基本摸清我国消费量较大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食品危险性评估。

    近两年卫生部根据风险评估发布了食品中苏丹红、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啤酒中甲醛等多项食品安全性评估结果。同时,卫生部还发布蓖麻子、霉变甘蔗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使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

    第四是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目前卫生部已制订完成食品卫生标准400余项,基本覆盖了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

    2007年上半年,卫生部组织完成35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涉及2040种食品添加剂和987种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

    毛群安指出,“十一五”期间,卫生部还将加强食品标准间的协调和统一,重点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相关链接
· 卫生部发布会介绍卫生部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情况
· 卫生部公布我国伤害预防报告|加强食品安全|答问
· 卫生部:近年来卫生部门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 我国将在年底前建农村县乡两级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 北京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保障奥运期间食品质量
· 我国将重点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5项技术研究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