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五产业链带动我国最大循环经济试验区"流金淌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8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德令哈(青海)8月11日电(记者文贻炜、赵明亮)被誉为“聚宝盆”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工业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理念,依托独特资源构建五大产业链,带动我国这一最大循环经济试验区迅速实现经济飞跃。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总面积25.66万平方公里,油气、盐湖、有色金属、非金属等矿业资源保有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16.27万亿元,占青海全省资源总价值的95%,占全国的13%。2005年10月,柴达木盆地被列为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之一,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

    海西州副州长马杰说,柴达木矿业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适合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产业链。在“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一区四园,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发展思路下,目前盆地内已形成“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循环产业链。

    构建循环型生态工业链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利用的“吃干榨尽”。位于德令哈工业园的青海碱业一期90万吨纯碱生产线,使用钾肥生产后生成的严重污染盐湖环境的“尾盐”为原料,纯碱生产中产生的炉渣又作为辅料变成了水泥,而废液则通过转换成为市场抢手的氯化钙产品。

    目前柴达木盆地已拥有格尔木工业园区、德令哈工业园区、大柴旦工业园区、乌兰工业园区四个功能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已经显现。今年上半年,试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36亿元,同比增长16.5%,工业品产销率达到102%。

 
 
 相关链接
· 生态一体化成新动力—海口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纪实
· 专家:应将循环经济作为国家整体战略“支撑点”
· 云南省富源县发展循环经济 将煤矿瓦斯变成电能
· 曾培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贵阳做垃圾产业文章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