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8月21日在天津召开。
本届研讨会是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十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倡议召开的。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韩国一些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和中国主流媒体负责人以及天津市领导、中国外交部及北京奥组委官员、东盟秘书处官员出席了这次研讨会。
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今年是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十周年。继续加强10+3合作,努力构建一个政治上互信共存、经济上互利共赢、安全领域互助共济、文化上互鉴共进的和谐东亚,符合10+3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首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的举行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10+3各国媒体是推动10+3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举办首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让我们共同为丰富10+3合作内涵、创新10+3合作方式、推动10+3合作关系迈上新台阶进行实实在在的努力。
东盟秘书处媒体与公关事务办公室官员素切拉·帕差亚布穆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媒体对于让本地区人民认识到10+3合作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裨益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媒体可以跨越国境,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接触,架起弥合文化与历史差异的桥梁。增强我们共同的声音——亚洲的声音,对于本地区建设共同的未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届研讨会是供亚洲媒体领袖交流观点、集思广益、探索整合本地区资源以强化东亚合作和本地区建设途径的重要平台。
天津市委副书记邢元敏、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刘建超也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参加本届研讨会的各国媒体代表围绕“加强媒体合作,传递亚洲声音”这一主题,分别就“东亚媒体在促进10+3合作中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增强亚洲声音”和“2008年北京奥运—亚洲的盛事”三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研讨。来自北京奥组委的官员还向与会代表们介绍了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的进展情况。
与会者在研讨中普遍认为,10+3合作增进了东亚各国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促进了东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了本地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随着东盟和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向更深和更广的方向发展,加强10+3媒体合作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只有加强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和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10+3合作的健康发展,将亚洲的声音更好更快地传递到全世界。
研讨会结束后,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戴相龙会见了与会的中外方代表。
本届研讨会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由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协办、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承办。(刘超 崔寅)
推动合作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综述
初秋的天津滨海新区,海风阵阵,旌旗飘飘。8月21日,来自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10+3)的主流媒体负责人在这里参加了首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加强媒体合作,传递亚洲声音”这一主题,分别就“东亚媒体在促进10+3合作中的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增强亚洲声音”和“2008年北京奥运——亚洲的盛事”三个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着眼合作 架设桥梁
今年是10+3合作10周年。10年来,在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的共同努力下,10+3合作机制从无到有,从非正式走向正式化,从经济领域逐渐拓展到政治、文化、媒体等合作领域,合作更加务实,内容日益丰富,机制渐趋完善,推动了东亚这一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繁荣,对于提高本地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此次研讨会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今年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菲律宾宿务举行的第十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议召开本届研讨会,以促进本地区国家之间的媒体合作。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10+3合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需要通过加强各国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以扩大东亚影响,为此,中方将于今年举办首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可以说,加强10+3合作框架内的媒体合作,促进本地区国家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增强亚洲媒体在世界传媒舞台上的话语权,既是各国主流媒体的共同责任,也是10+3合作深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扩大交流 联合自强
与会代表们在发言和讨论中高度评价媒体在促进10+3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中国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杨兴锋认为,在10+3框架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媒体通过传播信息、设置议题、引导舆论等方面的努力,广泛影响了受众对于东亚合作的认识,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推动了合作的进程,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柬埔寨之光报》政治主编阮沙勒认为,只有亚洲人民才最了解亚洲的问题、亚洲身份的认同、亚洲的文化。亚洲的新闻应该由亚洲人来写,亚洲的新闻应该为亚洲谋利。文莱《婆罗洲公报》新闻部副主编孔伟明认为,东盟成员国和中日韩之间的沟通定期化、交流机制化可以有效防止各国之间出现误解,可以成为人民与人民之间增进理解、增强关系的桥梁。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总编辑翁书雄则提出,可以考虑在10+3合作机制下动员各国新闻资源成立一个新闻合作中枢,以纠正国际媒体对东亚的不平衡报道,让东亚的声音更加洪亮、更加一致。
与会代表们还为如何在国际舞台增强“亚洲声音”建言献策,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印尼安塔拉通讯社副总编辑阿卡迈德·库塞埃尼认为,西方国家关于亚洲地区的报道往往充满根深蒂固的偏见和误解,由西方媒体来决定哪些消息作为亚洲媒体的头条,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本地区的新闻媒体应当在不同层次开展对话,对内求同存异,对外开展“媒体外交”。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张建星认为,为强化亚洲声音寻找媒体通道,关键要通过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合作,因为合作传递的声音要响亮得多。10+3媒体合作应该既有人员上的相互交流,也有更多机制上的沟通,还包括项目的合作、经营的合作、内容的共享等。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则提出,应充分利用电子媒体来反映亚洲媒体影响力,鼓励亚洲媒体开展更加紧密的新闻合作,以切实增强亚洲媒体在国际上的声音。新加坡《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编辑严孟达强调,亚洲媒体不应纯粹从西方媒体或者西方政府的角度来看待亚洲邻国,他表示,随着中国媒体业向国际化迈进,一个“亚洲国际媒体”将来很可能在中国大陆出现。老挝《人民报》总编辑波拉潘·坦皮龙则提出了通过媒体研讨会等方式联合培训年轻记者的建议。
抓住机遇 深化合作
即将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亚洲媒体展现自身风采、开展10+3媒体合作的重要机遇,也是增强“亚洲声音”的一个重要舞台。日本《朝日新闻》执行副总编辑五十岚浩司说,日本媒体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保持报道事实的客观视角,以尽快的速度向人们传递正确、公正和不带偏见的新闻信息,达到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的目的。《菲律宾每日问讯报》高级编辑胡安·萨米安陀认为,北京奥运会将是世界各国观众和媒体工作人员的盛会,本地区国家可以通过共享相关信息加强媒体合作。新华社体育新闻编辑部主任高殿民指出,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国的,也是亚洲和全世界的。作为国际奥委会授权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东道主通讯社,新华社将派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报道团进行全方位覆盖,把中国视角带入到国际上对奥运会的报道中来。
“君子和而不同”。尽管东亚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媒体工作者在此次研讨会上却表达了加强媒体合作、传递亚洲声音的共同观点和一致立场。我们有理由相信,本届研讨会将谱写10+3媒体合作的新篇章,让国际舞台上来自亚洲的声音更加响亮,为共建和平、繁荣的和谐东亚做出积极贡献。(刘 超 崔 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