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8月23日电(记者张建新、薛飞)2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与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共同签署纪要,双方将共建若干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超前为新区建设储备人才。
2005年8月19日,天津市与教育部签署协议,双方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06年3月,实验区建设正式启动。两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共投入资金9430万元,支持天津职业教育发展。
经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协商,职教改革试验区将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以促进优势产业发展为目标,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纽带,以职教集团为基础,采取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合作共建方式,共同命名授牌若干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立起紧跟市场、贴近行业、依托企业新的职业教育联动机制,按照滨海新区重大项目建设要求,超前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每年输送8万名技能型毕业生,确保重大项目建成之时,相关技术工人就能顶岗操作。
另外,从2008年起,每年五月在天津市,由教育部和天津市政府共同举办“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展示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成果,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逐步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推进人才培养和评价模式的创新。
天津还将在全国率先推进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首先从取得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目前,天津市所有职业院校都进行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有学校都保证了半年或一年在企业实习,每所学校都有“订单培养、定岗实习”的任务。天津高职学院还率先在全国开启专业课教师评聘第二专业技术职务的渠道,目前已经有61名教师评聘为双职称。天津还大力支援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去年中职学校向他们招生2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