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刘羊旸)“没想到当天就领到了救助物资,很感谢帮扶中心给我的帮助。”8月中旬的一天,记者在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帮扶超市见到肖连兴时,他边提起一桶食用油放进购物车,边对记者说。
肖连兴是天津市第十九塑料制品厂的病退职工,因生病导致生活困难。肖连兴听说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能够帮扶救助生活困难职工,于是来到帮扶中心申请困难救助,申请当天他就领到了400元救助资金,额外还可在帮扶超市选购价值100元的生活必需品。
记者在帮扶超市看到,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价格都低于市场价。
“帮扶中心立足集中资金、集中物资、集中岗位、集中帮扶的基点,对下岗、失业、患病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困难职工家庭给予及时必要的帮扶,解决其生活上的燃眉之急。”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刘凤山说。
天津市总工会2002年1月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随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天津等地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经验,在2002年9月提出三年内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工作目标,以帮助解决当地困难职工在就业、医疗、子女上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广大困难职工的合法权益。
来自全总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工会已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2602个,98.5%的地市级和78%的县级地方建立了帮扶中心。
帮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向困难职工提供信访接待、生活救助、就业援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等一站式帮扶服务,建立完善工会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发挥工会帮扶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拾遗补缺、救急济难等作用。
全总有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帮扶中心作为新形势下工会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工作的平台和载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帮扶中心向“应保未保”或出现临时生活困难的职工提供资金或物质帮助,在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向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的困难职工进行针对性帮扶救助,使他们的困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通过兴办职工互助保险等活动,在国家法定的基本社会保险之外,为困难职工再构筑一道补充保险屏障。
仅2006年,全国各级帮扶中心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近30万人次,医疗救助35.2万人次。
同时,通过帮扶中心,建立了一条职工反映诉求、排解矛盾的绿色通道。
帮扶中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救急济难,扶危解困,引起了全社会对困难职工群体的广泛关注,动员越来越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截至2006年底,各地工会地市级以上帮扶中心累计筹款29.5亿元,累计发放帮扶款物22.6亿元,帮扶困难职工1546.9万人次。
此外,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还为农民工提供及时的生活救助,把他们作为帮扶的重点人群,普遍设有农民工救助专门窗口。沈阳等地还专门成立了农民工维权中心。
目前,沈阳市已有市建委、劳动保障局、安监局、工商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司法局和法院等部门进驻维权中心,设立了工资清欠、劳动仲裁、劳动监察、司法调裁、法律援助、劳务服务、困难帮扶、农民工入会和综合服务9个窗口以及农民工投诉热线,实行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从河南来沈阳打工的农民工刘国岐,日前在沈阳市大东区农民工维权中心的帮助下,拿到了被拖欠近10个月的5650元工资。刘国岐手里攥着刚刚领到的拖欠工资,高兴地告诉记者:“我是今年8月来维权中心寻求帮助的,不到半个月事情就解决了,能拿到这笔钱,心情很激动,维权中心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