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700多天的艰苦努力,以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崔莲顺为首的研发团队,在今年5月25日,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国内首件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沈鼓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家掌握这项技术的企业之一。 这是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崔莲顺(左)和技术工人张浩在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前研究技术制造问题(6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摄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记者邹声文)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社会创新热情被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一项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引人注目。
为了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6年6月,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确定了第一批试点企业103家,包括15家国有大型骨干企业、77家民营科技企业、11家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一年多来,这些试点企业把创新作为根本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近一半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6%。
今年6月,在科技部、财政部等统筹协调下,数十家知名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钢铁可循环流程技术、新一代煤化工产业技术、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农业装备产业技术等四大创新战略联盟,着力打造钢铁、煤炭、化工和农业装备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航空母舰”。
资料图片:这是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船坞。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巨额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国家金融、财政、税收等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06年3月,科技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确定以500亿元贷款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些有远见的企业,更是自觉加大了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今年6月,中国最大的镍钴金属生产企业金川集团在河西走廊召开“科技大会”,列出包括近70项技术难题的“科研需求表”,出资邀请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帮助其攻克技术难关。
不断加大的科研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2006年我国研发投入达3000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2%,创历史新高。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将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发展新原理和新方法作为主要目标,取得一批重要原创性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与通信、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脑科学……在一个个重要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高新技术领域,我国已由跟踪世界科技前沿进入创新发展的阶段。研制成功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功进行超级稻育种……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要高技术领域,我国科研人员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显著增强了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引领相关领域创新发展。
今年8月2日,国际权威测试组织SPEC公布,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百强企业浪潮集团完成、全球第一个基于Intel四核平台的一款服务器,超过了此前由国际巨头惠普公司的小型机保持7个月之久的双路平台最好纪录。这也是浪潮服务器自2004年以来第四次刷新世界纪录。浪潮集团的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降低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成本,维护了国家信息安全。
此外,华为、中兴、中星微、联合基因、三一集团……一批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令世界瞩目。
专利是反映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参考数据。据统计,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21.05万件,比上年的17.33万件增长了21.4%;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为12.23万件,比上年同期的9.35万件增长了30.8%,占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58.1%;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国内发明专利授权达2.51万件,占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43.4%。
专家表示,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去年呈现大幅增长,表明我国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水平有了稳定提高,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影响不断增强。

人民日报文章:倡导自主创新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关注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促企业成技术创新主体
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科技进步法修订草案作出系列规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技部部长万钢26日就修订草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作说明时指出,促进科技进步,必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草案规定:国家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并制定产业、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推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
经济形势述评:工业结构积极调整自主创新动力增强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大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取得积极进展,创新动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