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迎十七大述评:我国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阔步前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9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张建高)即将于金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将是这次大会的重要内容。温故知新,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七大十分必要。

    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对它进行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为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路径。近5年来,任凭风云变幻,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近5年来,无论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我们党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67%,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小康,开始向全面小康迈进;“三农”工作持续加强,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经济体制冲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樊篱,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外贸总额上升到第三位,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发展成果,使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前景更加光明。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品质。近5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为最高标准。无论是抗击非典、禽流感疫情还是抗洪救灾、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无论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还是部署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党中央都强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再就业、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与群众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工作,加大对农业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发展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坚决惩治党内腐败,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现。

    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5年来,我们党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取得显著成效,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民种田纳税历史宣告终结,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推进,社会公共事业投入力度空前加大,经济社会发展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前进。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沉重的能源资源压力,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

    辉煌成就令人自豪,光明前景令人振奋。科学发展观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将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前,我们要科学分析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发展中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经典中国·辉煌成就:建设创新型国家迈出新步伐

资料图片:这是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船坞。

    自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社会创新热情被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一项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引人注目。

    为了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2006年6月,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确定了第一批试点企业103家,包括15家国有大型骨干企业、77家民营科技企业、11家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一年多来,这些试点企业把创新作为根本战略,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中近一半企业研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6%。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基本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加快了产业升级,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受益于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和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9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上张村新貌(3月29日摄)。目前,这个村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7万元。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受益于农村税费改革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和农产品价格的恢复性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9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3.3%,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去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2002年增长44.9%,年均增长达到11%。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改革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 新华社发

    去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7元,比2002年增长44.9%,年均增长达到11%。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列为本世纪前2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关链接
· 全国组织部门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 [十七大代表风采]李文昌:在"三江"地区发现宝藏
· 山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也是看得见的生产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