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年’是俄罗斯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机会”
——访俄罗斯著名汉学家沃斯克列先斯基
新华社莫斯科11月6日电(记者 刘洋)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阿列克谢·沃斯克列先斯基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文化灿烂多彩,但一直不为多数俄罗斯民众所熟知,而即将闭幕的“俄罗斯‘中国年’为俄罗斯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沃斯克列先斯基生于汉学世家,祖父是苏联第一批汉学研究者,父亲是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沃斯克列先斯基本人已出版了多部汉学研究著作。他说,俄罗斯民众渴望了解中国文化,但由于缺乏便利条件,“大部分人对中国的了解是贫乏的”。他援引俄“社会舆论”基金会今年2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说,72%的俄罗斯人不曾与中国人交往。
对于今年3月开幕的俄罗斯“中国年”,沃斯克列先斯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活动为进一步拓展俄中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从传播规模到参与人数,“中国年”无疑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方的良好组织工作。他对“中国年”框架内举办的3类活动印象尤为深刻。
首先,各种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令俄罗斯观众目不暇接。众多文艺团体用精湛的技艺展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丰富形式。这些演出有助于俄罗斯人了解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和现状。
其次,中国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了第20届莫斯科国际书展。书展上展示的众多中国现代文学和科学类书籍,引起了俄罗斯科学和文化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第三,俄中科学和教育领域交流活动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俄中大学生艺术节的举办,以及多所孔子学院在俄罗斯成立,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俄中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宝贵平台。
沃斯克列先斯基表示,在“中国年”活动推动下,目前俄罗斯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翻译出版中国书籍渐成风尚。他说:“这是一件好事。只有知道中国作家写什么、中国民众读什么,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沃斯克列先斯基说,希望俄中两国未来能继续保持“国家年”现有的积极势头,让双方文化交流成为机制,一直延续下去。“而重要的是,让更多人参与到扩大俄中交流、深化俄中友好的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