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保持文化的蓬勃生机—文艺工作者谈推进文化创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周玮 沈翀)昆剧《公孙子都》展现“古不陈旧、新不离本”的国之精粹,舞蹈《一把酸枣》呈现国家舞台艺术最新成果,《黄土谣》等话剧大放异彩,川剧《易胆大》等地方戏曲争妍斗奇……在湖北举行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上,一批创新剧目赢得观众青睐。

    文化创新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聚首中国艺术节的文化界人士表示,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必将大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体制改革 激发创新活力

    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之际的掌声犹在耳畔,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排的话剧《张之洞》又将在八艺节上亮相。院长刘复信心十足:“这出戏一定会再次受到观众欢迎!”

    刘复的信心来自武汉人艺的改革。股份制、制作人负责制、项目负责制等多种改革模式,将武汉人艺推向了市场。新机制激发了演职员工创造活力,一批优秀剧目不断推出。《春夏秋冬》《三峡魂》获“五个一工程”奖、《情系母亲河》获中国话剧“金狮奖”、《母亲》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刘复说:“创新带来活力,创新开拓了市场。”

    武汉人艺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受益者。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能赢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对此,广大文艺工作者有着切身体会。

    条件成熟的,进行转制改革;重复设置、资源分散的,实行资源整合重组;对转制条件还不够成熟的一般艺术表演团体,积极创造条件,分步实施——近年来,各地对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进行的多种探索,理顺了艺术院团内部机制,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艺术创作和生产迈上了新台阶。

    文化部直属的国家艺术院团,广开人才之路,夯实精品之基,在实现人才、精品“两个多出”的同时,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06年,当年演出收入达到1.2亿元。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演艺业,民营剧团近年来发展迅猛,促进了演艺领域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超过7000家,涵盖戏剧、曲艺、歌舞、杂技、魔术、马戏、木偶、皮影等众多艺术门类。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进入了深化发展阶段,各项制度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新型的文化体制正在不断形成之中。只要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就一定能消除原有计划性文化体制的弊端,建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说。

    推进内容形式创新 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具有新世纪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专家学者对话剧《立秋》的评价。在八艺节舞台,这样的好作品并不鲜见。

    “以反思精神审视历史,在重现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阐释,艺术作品就有了鲜明的现实指向性。”十七大代表、《立秋》主演张治中说,观众给这些作品发自内心的掌声,不仅是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叫好,更为戏中震撼心灵的细节而鼓掌,为一个个在人生长河中追求至善至美的灵魂而鼓掌。

    近年来中国舞台带给我们的一连串惊喜,凝聚着编演人员对创新的执著。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副院长杨建港说,创新,不仅体现在剧本的选材、立意上,体现在表演、音乐、舞美等二度创作中,不同艺术品种间相互借鉴、交融营造出的舞台效果,更是令观众耳目一新。

    舞剧《风中少林》巧妙地将中国武术与舞蹈相融合,少林武僧的精湛功夫、舞台剧中难得一见的恢弘战事场面与柔美的舞蹈、如歌如泣的爱情故事呼应,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杂技剧《天鹅湖》将特技、魔术、杂技、杂耍等多种表演形式与舞蹈有机结合;舞剧《红河谷》运用电影、芭蕾、多媒体等多种表现手法,演绎藏汉人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英雄气概……

    发展是最好的保存,创新是繁荣的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昆曲和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在一系列抢救、保护、扶持工程中,还形态于生态,转危机为生机,让老树绽新葩,促幼芽续虬枝。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如数家珍:“在京剧《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宰相刘罗锅》以及川剧《变脸》、吕剧《补天》、闽剧《贬官记》、桂剧《大儒还乡》、豫剧《铡刀下的红梅》、眉户剧《迟开的玫瑰》等精品剧目中,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滔滔活力和勃勃生机。”

    着眼增强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必须推进内容形式创新。傅才武说,“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文化观念的创新必须先于文化实践,促进文化实践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我们要敢于摆脱束缚我们的传统文化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时代观。”

    “一种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本民族、外民族已经和正在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基础。”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说。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文化的创新,需要这种开阔胸怀与谦虚精神。

    加大扶持力度 营造创新环境

    因被冠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的头衔,现身八艺节的舞蹈《红河谷》《风中少林》《一把酸枣》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精品剧目,吸引了更多关注。

    艺术贵在创新,精品更是创新之作。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进入第5个年度。自2002年起,国家投入2亿元资金,分5年对舞台艺术各门类的佳作予以资助,力争使其通过进一步的打造、提高,成为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舞台艺术精品。

    西安话剧院排演的《郭双印连他的乡党》作为30个剧目之一,初选入围了本年度精品工程。“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对艺术创作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目前精品工程奖励的100万元资金已经到位,我们将这笔钱用来购置一批演出设备,将其打造为名副其实的艺术精品。”西安话剧院院长翟卫国说,“此外,获选后,我们还将获得200万元的政府奖励,这些钱我们将会用来作巡演和下乡演出的经费,将好剧带到老百姓中间去。”

    精品工程的意义,并不仅止于打造几十个精品剧目。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说,它对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积累还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比如,其选拔机制不仅全面推动了舞台艺术产品的生产,而且推动了这些产品的营销;不仅促进了当下舞台艺术的日益繁荣,而且实现着艺术精品的不断积累。在精品工程的带动下,艺术生产更加体现时代性、生活性,反映现实的生活,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加大文化创新的奖励扶持力度,是推动文化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此,第二届文化部创新奖特意选在八艺节期间颁奖。

    文化部创新奖得主、张家港市文广局局长郑国祥说:“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激励。尽管创新奖的评审,反映的只是文化工作者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争取文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某些片段,但从中可以看出,立志创新已经成为包括文化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文化建设者的普遍追求。”

    “现在的文化宽容度越来越大,我们实践艺术理想、进行艺术创新的舞台很大。”福建歌仔戏《邵江海》编剧曾学文说,没有沉下心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创新就会显得很做作,无法感动自己更不可能感动观众。创新的主体是人,艺术工作者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政府要把为文化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作为基本职责,努力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种创造能量充分涌动。”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表示。

    这是一个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它所展现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璀璨前景。

    (八艺节·新华时评)软实力需要“硬功夫”

    新华社武汉11月9日电(记者 田建军) 在中国舞台艺术精品荟萃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几台海外节目大受观众追捧,一时成为颇有喧宾夺主之势的亮点。它们何以如此有观众缘,成为此间评论界人士的话题。但仅从这个现象来看,就可以看出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上展示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近年来我国舞台艺术的创作成就,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精品力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是,也不难发现,有的作品主题陈旧、手法老套、内容拖沓、形式华而不实。由此联想到,一些地方的文化建设只是作为地方和政府工作的点缀和陪衬,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甚至违背文化发展的规律,要么揠苗助长,要么辣手摧花,再加上急功近利的浮躁之风盛行,文艺作品难以让观众满意,也就不足为奇。

    中央领导同志突出强调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把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这成为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巨大优势,但要把这种优势真正转化为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胜势,还需要再下一番“硬功夫”。

    提高文化软实力,思想要“硬”。过去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经常受到批评。这软的一手,其实主要就是思想上的软。观念上不真正重视,也就容易把发展文化做成表面文章,文化发展就缺少后劲。这种不重视,在当前一些地方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并不鲜见,不突破这种思想认识的局限,文化发展很难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

    提高文化软实力,措施上也要“硬”。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开创新的局面,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扎实推进。当前,还有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制约着文化发展,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扩大广度、增进深度,同时要不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体制机制,让文化的活力充分释放。

    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群众对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满了期待。湖北省博物馆从本月6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开馆三天来,每天人流如潮。为了保障实现免费开放,湖北省政府拨出了3000万元资金。这说明,只要抓文化建设的手“硬”起来,就能促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意义。按照这一要求,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一定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关链接
· 文艺工作者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历史责任
· 八艺节评论:博物馆免费 观众不能“免礼”参观
· 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