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冬季供热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随着华北地区气温不断降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各级供热单位纷纷采取措施,保证群众温暖过冬。
北京:把今冬供热当作大事来抓
从11月7日起,北京各供暖企业陆续点火,经过8天的调试,15日正式送温暖到千万家。
为保障市民冬季正常采暖,北京市落实了今冬燃气供热28亿立方米的用气和840万平方米燃油锅炉供热用油计划。北京市、区两级政府供热应急煤炭50余万吨的储备计划已基本落实。北京市燃煤锅炉供热用煤也已完成60%的储备任务。
为应对供热引起的突发事件,北京市、区以及各供热单位已制定冬季供热的各项方案及应急预案,组建了27支应急抢修抢险队伍,从11月7日起进入24小时备勤状态。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个冬天,20吨以下燃煤锅炉将彻底从北京中心城区消失。经过9年的努力,全市累计投资25亿元,将1.6万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和4.4万台燃煤大灶、茶炉全部改造为使用清洁能源的供暖设施,年削减燃煤600万吨。北京采暖季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从过去的50%以下增加到70%左右,明显提高。(记者 殷丽娟)
天津:居民对暖气供应感到满意
15日,天津正式进入采暖季,虽然恰逢今年入冬以来的一次降温天气,但供暖的顺利实施还是让百姓感到满意。
天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群英说,15日早晨天津有9个监测站显示,室外气温低于0℃,这样大范围低于0℃的天气,在天津今年入冬以来尚属首次。
家住南开区白堤东里的市民李博告诉记者,今天在户外活动时感到特别冷,但进了房间就暖和多了,几天前就供应了暖气,自己对室内的温度非常满意。
记者从天津市供热部门了解到,供热站已提前完成管网维护、打压试水等准备工作,并在几日前开始低温运行,15日起正式供热。供热标准为室内18℃(正负2℃),客厅16℃(正负2℃)。
据介绍,今年天津供热系统新增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补建老住宅供热16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天津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到1.2246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8.9%。(记者 徐岳 孙晶)
河北:严把供热计量关 承德试点效果明显
15日,河北省石家庄等地气温明显下降,集中供暖也已开始。为保证今年的供暖质量,提高节能水平,河北省建设厅要求各市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新颁布的《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从源头上把住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验收关口,杜绝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欠账”行为。
作为河北省确定的供热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承德市自2004年开始实行供热分户计量。今年,承德市将对50多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实行分户计量并按热量收费,共涉及8108户。分户计量实行两部制:按面积计费和按热计量计费各占50%。鼓励用户自觉节能,待取暖期结束后,经核算按热计量收费,多退少补。为尽量消除由于用户在整栋建筑中所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耗热量差异,体现热计量收费的相对公平性,今年的收费政策在计量热费部分的计算公式中设置了热量调整系数,对底层、顶层、边层的实际耗热量按一定比例进行核减。
据介绍,分户计量小区每户都装有温控调节阀,可按时间段调节,从而达到节省热量,降低采暖费的目的。去年冬季,这个市有436户居民由于节约用热而受益,平均每户节省热费约288元。(记者 王民)
山西:太原今年投资10亿元用于集中供热建设
记者从太原市热力公司了解到,太原市已于11月1日开始供热。今年太原市安排了5个新建集中供热项目,总投资10亿元,是太原市集中供热建设16年来总投资的43.5%。
据太原市热力公司介绍,今年是太原市集中供热运行的第13个采暖期,总供热面积达3400多万平方米。太原市热力公司投入950多万元对原有供热设施进行了检修。供热前,公司对全体职工进行了三级培训,对今年运行的421个热力站进行定岗定员。公司承诺,在采暖期中,用户室温不低于18℃(正负2℃),对用户所投诉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能解决的不过夜。整体供热运行半个月以来,效果良好。(记者 吕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