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辽宁省从细节着手实施民生工程改善百姓民生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沈阳11月17日电(记者 刘羊旸、于力)“棚户区改造、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这些民生工程是我们辽宁工作的亮点。只要你细心观察了解,就会发现辽宁实施民生工程有许多细微之处。”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助理王成鑫的这句话让记者认真审视辽宁的民生工程。

    在辽宁采访的日子里,记者发现,辽宁改善民生的一些细节连老百姓自己都没想到。而这些细节看似小,却关系千家万户,是民之所急、民之所愿。

    “没想到政府不仅帮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考虑到了我儿子的将来”

    (记者见闻)家住抚顺市抚顺城街道锁阳社区的富丽君上个月收到了18岁儿子武健送给她的一件保暖外套,这是武健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的。

    富丽君十几年前下岗后,主要靠摆地摊来维持生活,离异的她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经济拮据。由于家庭困难,武健初中没毕业就休学在家,偶尔帮妈妈摆摆地摊。两年前社区了解到她家情况,为富丽君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社区保洁员的工作,每月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上了社会保险,生活上有了一定改善。但让富丽君最为担心的还是她的儿子,没有技能,将来还是没有工作。

    “还是政府懂得咱们老百姓的心事。”2005年,市里安排她的儿子武健参加了抚顺市二职专特困家庭子女培训班,学习汽车驾驶维修专业。在培训班的两年时间里,武健的学杂费、食宿费以及上下学的通勤费全部由政府负担。武健于今年秋天毕业后顺利找到了一份汽车维修的工作,现在每月能有800元的收入,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补贴家用。

    “没想到政府不仅帮我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考虑到了我儿子的将来,让他有了一技之长,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这下我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我想我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富丽君说。

    (基层声音)抚顺市二职专副校长郝群说:“我们为零就业家庭子女专门制定了培养计划,同时免除了他们的全部费用,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信心和勇气。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生活有了希望。”

    (背景资料)从2005年初至2007年8月底,辽宁省已帮助18.5万户的22万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在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时,把零就业家庭子女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采取措施帮助零就业家庭子女提高就业技能和文化水平,使他们顺利实现稳定就业,借此消除贫困代际转移。

    救助的阳光洒到低保边缘户李宝库的身上

    (记者见闻)今年44岁的李宝库和他84岁的母亲杨魁英居住在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场街道市府路社区。李宝库20多岁时因车祸造成下身瘫痪,常年卧床。家庭仅有的收入是李宝库的退休金和杨魁英的遗属补助。

    这个家庭曾是低保户,享受着低保优惠政策。但由于2006年李宝库的退休金增加了,使这个家庭人均收入超出沈阳市低保标准42元,他们便不能享受低保政策了。但这多出的人均42元,并没有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反而由于失去了取暖补助等低保待遇,生活更为困难。

    今年开始,沈阳市和平区对于月人均收入在261元至320元之间的城市低保边缘户提供救助,李宝库家庭被纳入低保边缘户救助范围。杨魁英老人由于生病住院花了4000多元医药费,为此政府拿出2000元的临时救济为其减轻经济负担,还为其减免取暖费770多元,占取暖费的60%。

    (基层声音)沈阳市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张红梅说:“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城市低保工作而言,目前的首要工作就是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各项救助政策落实。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低保边缘户面临的实际困难,感到不仅要关注低保人群,还要采取措施救助低保边缘户,以使更多的困难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背景资料)在城市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家庭自身有一定收入,不符合享受城市低保的条件,处于低保政策的边缘,但他们也面临着诸如医疗、教育、取暖等方面的突出困难,生活压力很大。为缓解这部分群体面临的突出困难,辽宁省从今年起在全省逐步建立城市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

    棚改户李丽的家庭新经济账

    (记者见闻)辽宁的棚户区改造让一些百姓从破旧的棚户搬进了新楼房,住到新楼后,煤气、采暖、物业等一系列的费用能否让这些普通百姓承受得了?家住铁岭市北市社区阳光园五区的李丽认真地算起了她住进新楼后的家庭经济账。

    今年40岁的李丽1992年下岗,丈夫是三级残疾,有一个上初中的孩子。“由于我是低保户,取暖费只交三分之一;一个月煤、电、水费将近100元;小区的物业费每平方米1角钱……政府考虑到我们住进新房后的困难,不仅减免了很多费用,还专门给一直下岗的我安排了工作,我和丈夫打工的收入加在一起每个月800多元,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些费用,日子过得紧点,但我们没觉得是个负担,要比以前好多了。”

    记者在李丽家里见到,屋里摆放着沙发、电视、洗衣机等,地上还铺起了地板革。李丽指着新居楼下的健身器材活动区告诉记者:“以前住在棚户区,屋里是冬天冻人,夏天进雨,更别说有什么居住的配套设施了,我现在有时间就到这活动活动,偶尔还去社区图书室看看生活小百科、健康保健类的书籍,生活质量提高了很多呢。”

    (基层声音)铁岭市北市社区主任赵宝娟说:“棚户区改造深受百姓的欢迎,政府让老百姓在‘住得进’的同时,还想尽办法让百姓‘住得稳、住得好’,为百姓想得周到细致。”

    (背景资料)2007年辽宁省从省本级社区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1150万元,在全省资助17个棚改示范社区和94个棚改达标社区。棚改社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棚改社区功能不断强化。改造后的棚改社区发挥了社区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功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丰富了棚改社区居民的文体生活。

    针对今年棚改回迁高峰的特点,辽宁省进一步加大了对棚改回迁居民的援助力度,在减免税费、扶持创业、岗位开发等方面制定了更加优惠、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和措施。今年以来全省促进棚改回迁居民近3万人实现再就业。

 
 
 相关链接
· 江西明年拟安排100亿省级财政资金推动民生工程
· 从十七大看财税改革新走向:协调发展 关注民生
· 山西省副省长梁滨:实施六大工程 打造民生水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