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从我国经济调控措施着力点看产业结构调整喜与忧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11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韩洁、陈玉明)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流动性过剩泛滥、贸易顺差扩大、投资和工业能耗居高不下等突出问题,加大了调控的力度,结构调整又有新的进展。

    调控措施密集 结构优化成效初显

    产业结构不合理,不仅加大资源环境压力,也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今年以来,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在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壮大农业的基础上,将调控重点瞄准工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的发展。

    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促进节能减排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继今年6月对包括钢坯、焦炭、天然石墨等142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我国又于7月1日起一次性取消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调控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这些调控措施作用下,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大型燃汽轮机、直流输电设备等实现国产化,发电设备、冶金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稳步提高。在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的同时,水泥、钢铁、煤炭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进程加快。

    与此同时,我国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启动“区域限批”政策并陆续关闭一些产能落后的火电、水泥、焦炭、钢铁等企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不但延续了2006年的下降势头,而且两项主要污染物即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总量也首次双双下降。

    此外,在农业生产方面,我国出台了诸多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夏粮和早稻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有望连续四年实现丰收。

    在服务业领域,我国今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服务业的产业政策,今年3月国务院专门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服务业发展总体良好,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也出现加速发展势头。

    升级压力犹存 深层次矛盾亟待破解

    虽然当前我国抑制“两高一资”行业投资初见成效,但是投资中的产业结构问题进一步凸显,第三产业呈现增速继续减慢、比重持续下降的尴尬局面。

    我国“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之一,是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我国GDP比重要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而目前的严峻现实是,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路走低,由41.5%减低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5.7%降到38.6%。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

    相反,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则一路攀升,由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当前,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增速亦有加快迹象,反弹苗头值得关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解决。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数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马凯指出,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就要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重视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多种调控工具配合 瞄准现代产业体系

    从今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将废止2004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实施新修订的目录。新旧目录最大的不同是明确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准入,同时进一步鼓励外资进入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制造等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这一举措的背后体现了国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意图。

    党的十七大勾勒了我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蓝图: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以及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等。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自主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的关键。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纺织产业链结构中处于加工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弱,落后的技术装备仍占较大比重,品牌创新含量低,以贴牌加工为主,国内的高端市场基本由国际品牌覆盖。

    “如果继续延续过去粗放发展的模式,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竞争中不仅难以走出国际市场低附加值的境地,而且也难以应对先进生产力、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尖锐挑战。”他说。

    为了引导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对此,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并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通过改革资源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等措施,积极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解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加大力促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从今年7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进一步降低。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再次表明国家缓解贸易顺差过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

    经济形势报道:"生态文明"向中国发展提出新要求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阐述。在中国大步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迈进之时,无论是产业结构、增长方式还是消费模式,无论是单位、企业还是个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正在成为共同要求。

 
 
 相关链接
· 温家宝指出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
· 解读: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 人民时评:20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基金能否四两拨千斤
·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力度加大力促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