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区构建中部科学崛起新支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1月10日电(新华社记者任芳、 刘阳)2007年末,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十七大后新的改革试点区。有改革试验权,没有优惠政策,综改区承担起了探索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通过体制创新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任。

    定位:区域科学协调发展试验田

    改革初的沿海经济特区曾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出道路;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正在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探索制度保障;武汉城市圈等综改区,则要为科学发展的特定领域寻找实现方案。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是十七大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之一。在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正是要这个重工业和农业重地在加快发展之际,践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

    湖北省社科院院长赵凌云说,从经济特区到新区再到综改区,探索领域越来越具体,影响区域越来越广泛。武汉城市圈的试验,将不仅为中部地区在经济崛起中建设生态文明探明道路,也将为全国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如何在这个包括9个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三分之一土地、一半人口、六成以上GDP的城市圈实现“绿色发展”?在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形成之前,各方对于圈内突破地域界限、整合行政资源进行了展望,企业也开始用实际行动推进藩篱的松动。

    试验:诸多藩篱有望打破

    “‘改革’两字价值万金,是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推进机制体制创新的逻辑起点。‘试验’,这是给我们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最大的‘权力’。”新近由深圳到湖北省任代省长的李鸿忠说。

    试点获批5天后,武汉高科表面处理工业园有限公司在鄂州葛店开发区获执照并揭牌。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张光灿说,鄂州企业冠名“武汉”是一种制度性的突破,也是工商部门建设“两型”社会的创新探索。

    武汉青山区的纳税大户武钢焦化公司投资近30亿元的焦化新区建设已在鄂州启动。公司党委书记王建平说,城市圈内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一体化,为公司新区地址提供了更多选择。综改区试点获批也给企业进一步减少污染、美化厂区带来了压力和动力。

    咸宁市市长黄楚平将咸宁定位为圈内最佳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中部地区最大的优质水果基地。他说,为此,下一步将着重解决土地、林权流转不畅问题,为发展现代农业打好基础。

    赵凌云对圈内整合资源进行大胆设想:

    组建区域银行,构建统一的金融市场;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力资源在圈内自由流动;改革用地制度,让土地流转通畅;探索资源定价制度,改变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现状。

    2007年12月26日,武汉第5座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长达188公里的武汉公路外环从此贯通,连接东部的黄冈又多了一个更近的出口。另外,连接武汉城市圈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路年底基本建成,武汉和8个城市可在1小时内通达,地域上的“融城破壁”已迈开了实质性步伐。

    展望:圈内和谐蓝图聚显

    李鸿忠对城市圈的未来充满信心:到2010年,影响城市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整体协调;基本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区域市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

    武汉城市圈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一极。“工业重镇”武汉市将借助高新技术的发展,推动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工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绿色工业化进程。

    在建设“两型”社会理念的指引下,“千湖之省”湖北和“百湖之市”武汉将以其更为清秀的身影向世人展示其山青、水秀、城美。

 
 
 相关链接
· 武汉: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可获小额贷款
· 武汉铁路警方为春运保驾护航
· 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 中国巨资打造中部石化基地
· 湖北代省长公布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重点
· 中国食博会12日武汉"喷香开席"李鸿忠出席开幕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