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顾瑞珍)记者近日从环保总局获悉,国家将投入数百亿元资金,用于构建我国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水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去年1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以下简称“水专项”)等3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水专项”的正式启动。
“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推出以科技创新为先导,旨在为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全面技术支撑的重大科技专项,是国家中长期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将重点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集中攻克一批节能减排迫切需要解决的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介绍说,“水专项”实施过程从2008年至2020年,历时13年。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湖泊、河流、饮用水、城市、监控预警、战略政策等6大方面。
经国务院批准,“水专项”由环保总局和建设部牵头组织实施。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将抓紧组织实施,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各参与实施部门的优势与作用,协作治污,统一治污,确保重大专项顺利实施。
“环保民生指数2007”调查表明,有32.3%的公众对本地区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7%的公众对居住小区(村)的水环境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20%的公众对工作场所的饮用水卫生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认为,“水专项”实施方案紧密结合了国家治理的重点流域,体现了流域研究和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总体目标针对当前和未来我国面临的重大水环境污染问题,体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科技需求。
地方政府也表示将积极配合好“水专项”的启动工作。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说,太湖治理是“水专项”的重点项目之一,江苏省将积极配合“水专项”太湖项目在江苏的组织实施工作,从机构设置、资金、人员、地方示范工程等方面落实好各项配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