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李菲、白瀛)全国妇联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人。
《报告》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结构和分布情况作出分析:
——留守儿童各年龄组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先缓慢上升后下降。从0—15周岁,各年龄组的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基本呈随年龄增长缓慢上升的趋势,但从16周岁组开始的比例迅速下降。
——性别比偏高,特别是在低年龄组,大部分省份的农村留守男童多于农村留守女童。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
——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部的省份。
而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家庭结构有一定差异。从不同年龄组的分析可以发现:年龄越大的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外出留守的比例越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并非“年迈体弱”,但受教育程度偏低。
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好于农村其他儿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李菲、白瀛)全国妇联27日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机会基本能得到保障,接受初中教育的机会尚未得到完全保障,但其受教育状况仍然好于农村其他儿童。
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念书,男孩在校的比例为92.58%,女孩在校的比例为92.01%。男孩未上过学的比例为1.75%,女孩的这一比例为1.82%。
《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男女留守儿童受教育机会的差异极小。比较而言,各个年龄组农村留守儿童的在校比例都高于全部农村儿童的在校比例,特别是15-17周岁年龄组,农村留守儿童的在校比例仍然达80%,而农村儿童的在校比例只有70%。
此外,部分中西部省份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辍学比例较其他省份高。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等问题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李菲、白瀛)全国妇联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易产生亲情缺失、生活抚育、教育监护、安全保护等问题。
《报告》指出农村留守幼儿面临科学喂养;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机会少等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安全和青春期教育缺乏;寄宿制教育需加强和规范;流动儿童在城市生活面临困难等问题。农村大龄留守儿童存在父母流动对学业完成具有一定影响;就业层次较低、缺乏社会保障;大龄留守女童的性侵害等问题。
《报告》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的需求、状况和问题,因地制宜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工作,为各阶段留守流动儿童做出对策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幼儿突出问题要完善留守幼儿的计划免疫和保健管理;加强农民工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学前教育工作,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之中。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突出问题要加强教育监护网络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法制与青春期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
--解决农村大龄留守儿童问题要大力发展农村和城市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的性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