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2月27日电(记者 禹志明、傅琰、汪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湖湘大地的人们正在更深切地感受着这一要求的深刻内涵,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重,迈开了生态湖南建设的大步伐。
节能减排:“一湖清水入长江”
由“浊”变“清”的洞庭湖见证了湖南在节能减排之路上的坚定不移。
洞庭湖区有丰富的造纸原料资源,是湖南省造纸产业的密集区。2006年,环洞庭湖区岳阳、常德和益阳三市共有造纸企业238家,纸和纸板产量125万吨,销售收入约80亿元。
但是,由于造纸企业盲目无序发展,废水任意排放,对洞庭湖区的生态环境和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38家造纸企业中有234家企业不能达标排放,2006年排入洞庭湖未处理废水1.11亿立方米,COD(化学需氧量)约17.4万吨。
为还洞庭湖碧波绿水,湖南省下定决心展开洞庭湖治污计划。2007年3月31日前,湖南对洞庭湖区234家排污不合格的造纸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并在此过程中投入资金保障苇农和下岗工人利益,引导产业科学发展。关停后,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结果显示,洞庭湖水质已由治理前的劣Ⅴ类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2007年洞庭湖减排的COD化学需氧量达到了“十一五”规划期间湖南省5年需削减COD的总和。
洞庭湖区水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常德市安乡县下渔口镇的渔民老肖说,这些造纸厂关得好!现在水清了,我们搞养殖的渔民也舍得投入了,我家鱼塘亩产应该能到2000斤。
湖南省经委副主任刘送保介绍,湖南省在节能减排上突出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节能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并且对高耗能企业实行差别电价。2007年上半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6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03%,超出了原定5%的计划。在《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试行)》中,GDP不再是干部政绩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增加节能降耗、单位工业产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工业土地利用效率等指标为对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绿染潇湘:森林覆盖率居全国前列
湖南省森林覆盖率一度位居全国第五,湖南省林业厅最近完成的一次调查显示,森林覆盖率达56.1%以上,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湖南省林业厅总工程师柏方敏介绍,“十五”期间,湖南省完成人工造林、迹地更新1813.67万亩,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64亿人次,植树5.96亿株。湖南省生态恢复的成效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巨额投入,上个世纪80年代,湖南省每年用于林业建设的投资只有几百万元,到了90年代增加到几千万元,而现在一年的国家投入就高达20亿元以上。
随着巨额资金投入,一系列政府重点林业工程启动,比如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绿色通道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速生丰产林建设、林产工程、森林生态旅游、优质种苗花卉等,有效地促进了湖南省的林木建设。调查结论表明,目前湖南省的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林木绿化率也显著提高。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林地面积167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2%,这得益于湘西州在“十五”期间生态建设的努力。昔日的荒山野岭成为了湘西人民的绿色银行,全州完成退耕还林378.8万亩,落实林业建设资金16.5亿元,林业总产值由9.8亿元增加到12亿元。用湘西州政府的报告来说,“退耕还林成为了湘西自治州50年来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最大的扶贫项目和最大的农民增收项目”。
退耕还林工程目前已覆盖湖南全省大多数县市。根据测算,退耕还林实施的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0%,减少泥沙流失7600万吨/年。昔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荒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绿色家园带来幸福生活
韶山村是毛泽东同志故乡,世人瞩目的旅游胜地,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记者了解到,韶山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456户,1311人;辖区4.91平方公里,林地514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这里人均纯收入一年前就达到了6800元。村支部书记毛雨时介绍,在“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行动中,韶山村先后实施四季种植、村庄绿化等工程,旅游环境得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也更加优美。
湖南省农办副主任王桂云介绍,以解决脏、乱、差为突破口,湖南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动员群众,开展义务植树和四旁绿化,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加速实施了以沼气建设为主的生态家园工程、农村清洁工程。
通过大力实施以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记者在湘西自治州了解到,当地所建的12万个沼气池和24万个省柴、省煤灶,对森林植被保护相当有利,每年相当于封山育林100万亩。同时,通过发展沼气,促进了种养业的增长,据当地部门调查,仅养殖业一项户均可增加收入200元以上,同时带动了种植业发展,每亩节约化肥成本100元,节约农药费用50元以上。
张家界市委书记胡伯俊告诉记者,张家界正在加强生态旅游建设,其核心是建设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前来旅游。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以及“退耕还林”的实施和“长防林工程”的建设,使张家界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改观。张家界的森林覆盖率由建市之初的40.8%上升到现在的67%。张家界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已达31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5%,比1998年提高42个百分点。良好的生态促进张家界旅游新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