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吉林连续2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政府全责 全民联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政府负全责 全民大联防
--吉林省实现连续2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探秘

    新华社长春4月4日电(记者 周长庆、宗巍)在森林防火任务愈加艰巨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重点国有林区、高森林火险省份吉林截至去年底已实现连续27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保持在0.02‰以下,累计减少直接经济损失约36亿元。这一在全国绝无仅有的业绩的取得,得益于吉林省坚持“全社会抓保护、全民搞防火,各级政府负全责”的森林防火机制,全民大联防编织了森林防火的“金钟罩”。

    “七长”“四律”打造牢固防火体系

    吉林省林业用地面积占全省幅员的52%,有林地面积81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2%,高森林火险的林分占森林总面积的76%。近年来高温、干旱天气频繁出现,春秋两季风干物燥;长白山林区森林面积大,林木集中连片分布,林内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加,而由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扑火难度加大;森林高火险期恰逢人们从事农副业活动高峰期,对防火不利的因素大大增加;此外,在14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境外山火也屡屡犯境。

    作为一个高森林火险省份,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吉林年均发生森林火灾440多起,最多的年份达980余起,重大森林火灾不断,伤亡事故屡有发生。由于那时森林防火任务基本由林业部门和林业企业完成,所以各级政府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和责任。

    从1981年开始,吉林省首创并严格实施了森林防火“七长负责制”,即从省长、市(州)长、县(市、区)长、乡(镇)长、村长到各森工企业的林业局长、林场场长,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按照“谁管辖、谁负责”和“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七长”被确定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和总指挥。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第二责任人。每年各级政府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年终兑现奖惩,实行领导政绩考核森林防火工作一票否决制。这样就形成了十分完整的责任“链条”体系,使森林防火由部门行为真正转变为政府行为。

    “七长”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林业企业的职责,“四律”则加大了各项职责的执行力度。“四律”是指吉林省政府规定,在森林防火期内,对上坟烧纸和在林区野外吸烟者,公职人员一律开除公职,非公职人员一律从重给予经济处罚;对在场不予制止或制止不力的领导干部,一律给予行政处分;对引起森林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一律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正是这些针对性强的措施使得林业工作快速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同时,吉林省还全面实施野外火源监管、清山巡护、联防联保、严看死守、火情监测报告、防火和扑火预案、扑火统一指挥和联合扑救、值班和森林防火事故追究等“十项制度”,形成了制度保障体系。

    林区遍布“千里眼、顺风耳”

    为加强火情监控,吉林省加强了覆盖林区的瞭望巡护系统和通讯系统以及能力较强的地空立体消防系统建设,除采取瞭望台哨、地面巡逻、群众义务报火等老办法外,还利用卫星监测、飞机巡护等先进手段,全方位、全天候监测林火,充分发挥“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目前,吉林省已建立497个森林防火瞭望台,配备1000名瞭望员。他们有的孤军奋战,有的夫妻搭档,还有的全家上阵,平均监测覆盖半径8.7公里,实现林区基本无盲区。防火期内保证有3.7万人遍布林区,或在林间巡护,或在道口设置检查站,禁止火源入山。近年来,所有县级行政区又开通了“12119”森林火情报警电话,用现代化手段组建了森林防火通讯系统,实现全省林区报火和扑火通讯无盲区。同时,积极开展航空护林,敦化航空护林站的3架防火直升机负责空中巡护、机载作业、吊桶灭火,每年空中巡护300小时。

    每到春秋防火戒严期,吉林省就广泛发动群众,推行“十户联防”为主要形式的群防群护机制,从而“防住了人、管住了火”,使得违章用火现象多年保持在低水平上。长期开展的宣传教育强化了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不断延伸着森防工作的“眼睛”和“耳朵”。2003年林区开通“12119”森林火情报警专用电话以来,群众共报告森林火情达900余人次。

    避免扑火“全民皆兵” 科学预警打造专业“守护神”

    目前,吉林省已建成了省级森林火险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和公共预警机制:全省共划分25个监测区,每个区选择1个林场设置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和传送气象指标数据,县(局)防火办和省防火办通过软件计算出火险等级;制定《吉林省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分级标准及发布办法》,省、市、县三级气象台、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实行“黄、橙、红”预警信号发布制度,每天在电视、广播的天气预报中发布火险,三级火险时发布预警信号。林场和大部分村屯都实行了“应险而防,因险而动”的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

    为避免扑火“全民皆兵”浪费人财物的做法,吉林省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大力推进扑救专业化,狠抓专业扑火队伍和扑火能力建设。目前,吉林省森林防火队伍由武警森林部队、地方专业扑火队和半专业扑火队三种形式组合。武警森林部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人数已达5600余人,还有1800多人的森林部队。2007年全省又新建了89支省级机动扑火队,研发和配备了一批专业集成化的新型运兵车。进入森防戒严期防火队伍处于集中食宿待命状态,随时实现快速出击。

    森林火险预警响应机制和快速反应的扑火机制的建立,牢牢把住了预警和扑救关,形成了完整的防控应对体系,确保了林火“打早、打小、打了”。2000年以来,吉林省森林火灾2小时扑灭率稳定在86%,当日扑灭率控制在99%以上,平均每次火灾面积不超过5公顷。

 
 
 相关链接
· 辽宁建立健全森林火灾扑救响应机制消除火险隐患
· 林业局: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发生森林火灾6351起
· 北京利用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森林火灾整体防控水平
· 辽宁:清明祭祀集中地点设监控点严防森林火灾
· 703起森林火灾再敲警钟 湖北省紧急部署防火工作
· 国家森防指:彻底清除地下火 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