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银装素裹的伦敦迎接“祥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陈文仙)一场大雪把英国首都伦敦变成了一片白色世界,熊熊燃烧的“祥云火炬”将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从伦敦西部行进到东部,给“祥云火炬”的“和谐之旅”增添了更多的神圣意义。

    4月6日,在圣火传递起点----温布利体育场,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总指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右)将火炬交给大伦敦市副市长尼基·盖夫隆(中)。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是北京奥运会圣火境外传递的第四站。 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摄

    “祥云火炬”沿途经过的著名景点如白金汉宫、特拉法加广场、伦敦塔桥等都披上了银装迎接奥运火炬的亲临。所有的花草树木都变白了,给古老而美丽的伦敦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妩媚。

    数以万计的观众在白色的世界里迎接他们期盼已久的奥运圣火,虽然天气有些转冷,但是他们的热情依旧如同“祥云火炬”燃烧着的火焰。

    英国春分之后通常气候变化异常,但是这场意想不到的大雪使得伦敦以更加美丽的神态拥抱奥运圣火,在雪花飞舞的天空下等待奥运圣火的人们更能感受到奥运圣火的神圣和庄严。

    北京奥运火炬伦敦传递在温布利体育场拉开序幕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李丽 吴定保)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伦敦的传递活动于6日10时30分左右,在1948年奥运会主会场、温布利体育场拉开了序幕。

    伦敦当天下起了大雪,整个城市银装素裹。在温布利的起跑仪式分为球场内和球场外两个部分。在球场内用火种灯引燃火炬的部分不对公众开放。10时30分左右,在温布利体育场草坪中心区,三名圣火护卫手用火种灯中的火种将火炬点燃,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总指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高举火炬展示后,将火炬交与大伦敦市副市长尼基·盖夫隆。盖夫隆再将火炬交给伦敦的一号火炬手史蒂夫·雷德克雷夫。整个过程简短庄重。

    4月6日,在圣火传递起点----温布利体育场,大伦敦市副市长尼基·盖夫隆(右)将火炬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史蒂夫·雷德克雷夫。新华社记者 谢秀栋摄

    在同现场各方代表合影留念后,雷德克雷夫高举火炬跑出体育场,来到场外的体育馆广场上。这里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的精彩文艺表演,雪花纷飞中有数百名观众等待火炬到来这一时刻,其中有不少华人和中国学生,他们兴高采烈地在体育馆广场观看了各国艺术家带来的街舞、印度舞、爱尔兰舞和中国绸带舞等。而雷德克雷夫和火炬的到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刚过完46岁生日不久的雷德克雷夫曾在1984年至2000年间,连续五次夺得奥运会赛艇金牌,也因此被普遍认为是“英国最伟大的奥运选手”。他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冠后发誓退役,但还是忍不住参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并成就了“奥运五连冠”的传奇。

    伦敦诺丁山小型拉丁舞狂欢迎奥运火炬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马桂花)北京奥运会火炬6日上午由英国火炬手带到伦敦西部以狂欢节著称的诺丁山地区,伦敦市民冒着少见的大雪拖家带口前来观看。

    诺丁山地区是欧洲最大的狂欢节——一年一度的英国诺丁山狂欢节的地点,也是伦敦展示加勒比海地区音乐及风情等多元文化的重要舞台。色彩斑斓的服装与花车、奇形怪状的面具、节奏奔放的音乐及狂欢的人群,是诺丁山狂欢节永远的主题。

    6日上午约11:30,拉丁风格的狂欢乐队在此演奏,令人联想起每年吸引百万狂欢者的热烈景象。拉丁裔居民载歌载舞,向世人展示伦敦的多民族文化。

    诺丁山狂欢节起源于1964年,由当时聚居在诺丁山地区的特立尼达移民发起,起初以孩子为主,只有几支钢鼓乐队参加。如今,这一节庆活动已演变成规模宏大的多元文化节,在世界各地的狂欢节中,规模仅次于巴西里约热内卢。每年吸引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已成为伦敦颇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之一。

    奥运圣火于5日晚飞抵伦敦。6日上午10时30分,第一位火炬手、赛艇奥运五冠王史蒂夫·雷德克雷夫从1948年奥运会旧址上的温布利体育场起跑。经过80名火炬手的传递,火炬将于6日晚6时左右到达终点——北格林尼治半岛广场上的O2体育馆。最后一棒火炬手、雅典奥运会女子800米和1500米两金得主凯利·霍尔摩斯点燃设在终点的圣火盆后,圣火将乘专机离开伦敦飞抵下一站巴黎。

    根据计划,北京奥运会火炬6日将穿越伦敦的10个区,传递路线全长31英里(约50公里),耗时近8小时。华裔小提琴演奏家陈美、著名新闻主持特雷弗·麦克唐纳爵士和影星阿玛拉·卡兰等名人也将参加传递。

    此前,伦敦市市长利文斯通称奥运圣火传递是奥运会和残奥会前“团结各国人民”的一项活动。

    他说:“我们的城市很荣幸能参加北京2008奥运火炬传递并向其他国家传达我们的友谊与合作之情。由于伦敦将是下一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今年的火炬传递对我们的意义尤其重要。伦敦将借此机会体验2012年奥运会将带给我们的兴奋和机遇。”

    伦敦第27棒——24个孩子的“穷爸爸和富爸爸”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张荣锋 马邦杰)34岁他仍孑然一身,但有24个孩子都叫他“爸爸”。在下届奥运会的举办地伦敦,在伦敦华人聚居的地方唐人街,他手举圣火在华人华侨的欢呼声中完成那庄严神圣的接力活动,他是来自辽宁鞍山的“孩子王”——柏剑。

    柏剑,鞍山市二中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这是他第一次出国,成为境外火炬手大概是他这辈子最露脸的事情,而他背后的爱心故事更是感人肺腑。“能手举火炬,能来到伦敦,能在我们同胞聚居的唐人街跑完我那200米,我这辈子知足了。”

    苦孩子出身的柏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帮助那些同样从大山中走出的贫困孩子。

    1995年,当时月薪193元的柏剑把无人照管的初二学生小浩带回宿舍同吃同住,小浩2004年从沈阳体育学院毕业,今年已经26岁,毕业后到山东工作。从小浩开始,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与他生活在一起,是柏剑给了贫困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孩子们情不自禁叫他“爸爸”。

    迄今为止,他已先后收养特困生或孤儿24名,资助过60余名学生。柏建资助过的学生中,已经有三个大学毕业,最大的已27岁,毕业后在鞍山的一家银行工作。柏剑最大的希望是资助他的“孩儿们”大学毕业,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也梦想自己能培养出奥运冠军。

    柏建的“兄弟连”中有三个大学在读的学生,都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就学,所以每年开学的时候就是让他最难过的时候。每人每年8000元的学费,一下子就是两万多,负担很重,没法子就只能到处借钱。他2004年一度由于经济困难,曾将自家住房抵押贷款救急。考虑到柏建的特殊情况,上中学的孩子们都得以免除学费。柏建的事迹通过联想火炬手选拔活动被人所知,去年10月上海的一个地板商从上海驾车前往鞍山送去10万元捐助,让柏剑暂时得以摆脱债务的困扰。

    从单身宿舍到学校的仓库,再到同事借给他的68平方米“斗室”,柏剑为他的孩子们编织着美丽的童话。在这个童话中,柏剑用爱心在平凡中书写伟大,用真情为青春书写无悔……“处过女朋友,人家也没什么问题,可是目前我的情况实在没法成家。跟孩子们一起生活挺充实的,如果有了妻子就要失去这些孩子,我会很难过,”已经年过而立的柏剑仍徘徊在婚姻的边缘。

    柏剑的爱心奉献感动了社会。他不仅获得了省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诸多殊荣,而且顺利成为火炬手,还以最高票当选“2007年度真情人物”。

    柏剑感慨万千:“感谢我的孩子们,是你们让我这个爸爸享受付出的快乐,也是你们让我这个穷爸爸,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爸爸……”

    “祥云”火炬与兵马俑伦敦相遇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马建国)6日是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的日子,似乎是为了纪念这个不平凡的日子,今天一大早,英国就普降大雪。伦敦更是下起了多年罕见的鹅毛大雪。

    到10点半左右火炬开始传递时,大雪转弱。虽然气温稍微低了一些,但初春大雪,银装素裹,空气清新。

    经过大约两个半小时的传递,北京奥运会火炬中午12点半左右抵达伦敦市中心的大英博物馆,与正在这里展出的兵马俑他乡相遇。

    火炬手手持火炬,站在一辆红色双层公共汽车上经过大英博物馆。

    除迎接北京奥运会火炬外,大英博物馆今天对不少中国人和喜爱中国文化的世界各地的游客还有特别的意义:历时6个多月的兵马俑展览将在今天落下帷幕,为了尽可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今天博物馆全天开放,从早晨8点就开门迎接游客,直到晚上12点结束。

    兵马俑展览去年9月13日对外开放,到目前为止,共出售了85万张门票,创大英博物馆数十年来票房之最。除了网上预售门票外,每天大约还有五、六百人排队购买门票参观。

    为了庆祝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和兵马俑展览顺利结束,大英博物馆举行了一系列活动,不少儿童戴上了用纸制作的兵马俑面具,博物馆内还举行了一些与兵马俑和中国文化有关的座谈会。

    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博物馆之一,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在众多分馆中,大英博物馆的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馆最受关注。除了远古的陶器、青铜器之外,中国瓷器可以说是东方艺术馆的镇馆之宝。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上自汉唐、下至明清的青花、唐三彩瓷器。

    火炬在伦敦的传递从温布利体育场到格林尼治穿过伦敦的十个城区,经过代表体育、商业、文化、政府、宗教和金融等不同领域的标志性建筑。在经过代表文化的大英博物馆后,奥运火炬将经过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广场,之后向英国的政治中心唐宁街首相府行进,最终在格林尼治附近结束传递。

    中国城火红的灯笼和欢腾的舞狮迎接“祥云”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陈文仙)当地时间中午12点30分左右,“祥云”在上万名观众的期望中终于来到了伦敦著名的中国城,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从前面一位火炬手点燃了自己手中的火炬,跑向中国城。

    迎接傅莹和“祥云”的是热情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还有街道两边代表中国传统的火红的灯笼。街道两边的汉字在“祥云”的照耀下异常显眼。

    除了高高挂起的火红灯笼外,中国城所在的爵禄街都被在场观看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手中的各种标语填满了。写着“预祝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欢迎奥运圣火抵达伦敦”、“祝2008奥运会圆满成功”、“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国泰民安”和“风调雨顺”等标语的条幅在他们手中舞动,与“祥云”遥相呼应。

    在伦敦生活了40多年的老华侨庄东生年近70,他对记者说:“我太高兴了,今天早早就来了,我家5个人都来了,在中国城看这个非常激动。我希望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也希望中国能拿更多的金牌。”

    他说:“我会让我的孩子经常去中国,中国现在站起来了,强大了,我自己也希望能经常回中国去看看。”

    已在英国卡地夫大学学习三年的中国留学生王小丽对记者说:“我今天6点就出发了,坐了三个小时的车才到伦敦,我们有很多一起来的同学和朋友。平时很少到伦敦,因为今天是个千载难逢的日子,我们必须要过来。从北京申办成功奥运会,我们就一直非常激动,真希望自己能到北京亲自观看奥运会。”

    很多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都穿着写有“北京2008”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字样的白色T恤,成为中国城的一道风景。

    在傅莹到达中国城之前,一阵阵响亮的锣鼓声和欢腾的舞龙和舞狮使得整个中国城沸腾起来。

    伦敦的中国城是欧洲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之一。伦敦的中国城位于伦敦港区的兰姆斯居住区,北临牛津街,南至兰卡斯特车站,西起摄政街,东到唐宁街,地理位置优越,正处于伦敦旅游和娱乐的中心地带,所以知名度非常高。

    目前四万多华人居住在中国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此经营餐馆和百货商店,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这里的中餐馆,虽然整个中国城面积不大,但是却集中了100多家餐馆。伦敦人非常喜欢来这儿品尝色香味俱全的中国菜,并且很多伦敦人一星期至少要来一次,他们都能用汉语说出一两个菜名。

    火红了几十年的中国城仍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今天,火红的“祥云”又将全球的目光集中到了这个在伦敦人们有着重要位置的中国城。

    “和平信使”鸽子迎接“祥云”的到来

    新华社伦敦4月6日电(记者陈文仙)“祥云”到达了伦敦最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广场上的“和平信使”鸽子顿时欢腾起来,轻快地拍打着它们的翅膀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

    鸽子们在空中欢快地盘旋,地上的人们随着火炬手的前行而呼喊。在数万名前来观看的人们当中,用中英文打出的横幅“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分外引人注目。

    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们聚集在这个世界知名的特拉法加广场,目睹奥运圣火的亲临。整个广场几乎水泄不通,很多人手中都拿着小旗帜,上面标有“北京2008”和“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字样。“祥云”来到特拉法加广场之际,在场的华人华侨和中国留学生挥舞起他们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祥云”燃烧着的红色火焰一起把广场变成了红色的海洋。

    特拉法加广场是伦敦最著名的一个广场,也是大量鸽子栖息的地方,坐落在伦敦市中心,东面是伦敦金融城,北接伦敦的闹市苏豪区,南邻白厅大街,西南不远是白金汉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广场建筑,使它成为伦敦的名胜之一。

    特拉法加广场是为纪念著名的特拉法加港海战而修建的,广场中央竖立着52米高的圆柱形纪念碑,石柱上端挺立的便是赫赫有名的英国海军纳尔逊将军的全身铜像,下方有四只威武的雄狮塑像,柱基为青铜浮雕,反映了1805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场面。

    如今这个广场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庆祝节日的重要场所。

    特拉法加广场上空的鸽子,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音符,而“祥云”承载的正是人类的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相关链接
· 美国旧金山市长纽森正式宣布40位奥运火炬手名单
· 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第四站传递活动在伦敦举行
·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伊斯坦布尔的传递结束
· 北京奥运火炬境外传递在伊斯坦布尔正式拉开帷幕
· 法国奥委会公布北京奥运会火炬在巴黎的传递路线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