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西藏农牧民收入多元化 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拉萨4月14日电(记者德吉、边巴次仁)“大儿子到藏北去做生意,二儿子农闲时去日喀则务工,去年收入还算可以,差不多到了两万元。”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龙夏村村民罗布对记者说。

    这位61岁的藏族农民前年买了一台四轮拖拉机,今年准备购买一台电视机,因为前年村子里已经通了电,能够接收3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其中有农牧民最喜欢看的西藏电视台藏语频道。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包括青藏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增多,促使农牧民收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收入来源趋于多元化;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提高消费水平提供了保障,农牧民的消费结构也从以往的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

    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2.9%,其中,2006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435元,200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2788元,比上年增长了14.5%,去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7个百分点。

    以2006年的收入为例,西藏自治区统计局的分析结果显示,2006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为1505元,比2002年增加401元,增长36.3%,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为61.8%;以农牧民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纯收入达568元,比2002年增加333元,增长1.4倍,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为23.3%;转移和财产性纯收入为362元,比2002年增长98.9%,占全年纯收入的比重为14.9%。

    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迅猛发展,农牧民劳务收入快速增加,家庭经营收入已不再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唯一来源,劳务收入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大亮点。同时,从2004年到2006年,西藏自治区共投资8.04亿元,在各地发展了102个特色农牧产业项目,特色产业已成为农牧民新的收入增长点。截至2007年4月,全区已有43万多名农牧民参与了无公害蔬菜、优质油菜、优质青稞、优质大蒜、牦牛、白绒山羊、藏猪、藏鸡等特色产业项目,项目区群众人均增收600多元。

    种植大棚蔬菜已经成了西藏很多农牧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记者在日喀则白朗县看到,这里几乎每户都有大棚,而且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白朗蔬菜”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品牌。

    自青藏铁路通车以来,许多农牧民看好“火车商机”,纷纷吃上了“旅游饭”。自治区旅游局统计,2007年,西藏接待游客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亿元,占自治区年GDP的14%。其中,参与旅游经营的农牧民人数达34870人,同比增长19.8%;参与旅游业的农牧民人均收入6383元,是全自治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2.29倍。

    自2006年起实施的农牧民安居工程也带动了西藏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劳务经济的发展,很多农牧民施工队、采砂队、运输队等活跃在安居工程现场,带动了农牧民增收。据了解,参与安居工程的农牧民约421.7万人次,增收约2.3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反映西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快速下降,比2002年下降了10.6个百分点,标志着农牧民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而从食品构成看,粮食等主食消费量减少,肉禽蛋奶等副食消费量逐年增加。

    据了解,2008年,西藏将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投入,预计财政预算安排“三农”支出达到20.7亿元。

 
 
 相关链接
· 西藏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扶持受损商户恢复生产经营
· 从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数字看西藏变化
· 西藏旅游成为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新热点
· 西藏已录制近5000小时民间说唱的《格萨尔王传》
· 西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牧民整体过上小康生活
· 西藏总人口达284.15万人 比和平解放时翻了一番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