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4月20日电(记者 徐旭忠)记者从重庆市环保局了解到,目前,重庆三峡库区次级河流污染治理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部分次级河流前期治理效果已开始显现。
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水位抬高,水流减慢,自净能力降低,库区回水区和一级支流水质较差,出现了富营养化,部分次级河流曾出现了“水华”现象。环保专家认为,次级河流污染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构成威胁,亟须治理。
据了解,目前,重庆三峡库区纳入污染治理的次级河流有桃花溪、清水溪、梁滩河、龙溪河、苎溪河、御临河、澎溪河等19条,污染治理规划已经全部编制完成。清水溪、桃花溪流域综合整治生活污染治理一期工程已经完工,污染治理效果初步显现,二期工程已启动实施,预计2008年将基本建成。梁滩河、桃花河、御临河、澎溪河等4条次级河流的水污染整治工程部分子项已开工建设,其余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
重庆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重庆市对辖区内58条次级河流120个断面水质监测表明,水质满足Ⅲ类的断面比例为69.2%,满足水域功能断面的比例达到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