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向社会发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4月28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 来自“民间组织问责国际会议”的消息说,《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已向社会发布,这是继民政部推出《民间组织评估工作管理办法》之后,中国非营利组织在“自愿、自律、自救”共识下的一次集体行动。

    据悉,此次出台的《准则》依据我国现有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法规,借鉴了欧美、亚洲其它国家NPO的自律准则和公信力标准,征求了各类公益性民间机构的意见,共80多个条款。内容包括:使命、利益冲突、内部治理、筹资、财务、项目、人员、非营利组织间的协作关系、信息公开等九个方面。在九大标准下,还分设了二级、三级指标,以减少评估者主观意识对评估结果的影响,使好的非营利组织为更多人所知。

    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NPO信息咨询中心、上海浦东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自然之友、地球村、农家女等一批著名非营利组织在昨天结束的“民间组织问责国际会议”上见证了这一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民间标准的出台。

    早在十几年前,中国NPO业内就开始对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进行探索。2006年1月,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三家机构共同发起了“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行动”,并委托NPO信息咨询中心作为自律联盟的执行机构。

    自律行动的第一届轮值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何道峰说:“接受这个标准后,还要请独立第三方进行评估,向社会披露信息。这种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就可以避免‘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麻烦,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可怕后果。”

    同为自律联盟发起人之一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徐永光说:“对我们这样的资金提供者而言,也希望通过自律标准的建立,帮助我们筛选公益组织。南都基金会也愿意遵守这个标准,南都公益基金会虽然是非公募基金会,我们的资金绝大部分是企业家个人的钱,但我们仍然不会降低标准,公信力是第一位的。”

    长期以来,我国缺乏NPO领域的监督机制,公众对NPO组织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而媒体属于事后监督,往往只有出现问题了才会关注。公众与NPO组织之间严重信息不对称,影响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何道峰介绍,下一步的计划是对几家不同性质的非营利组织进行试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对自律准则进行修订。 

 
 
 相关链接
· 青海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启动
· 中法非营利组织共同关注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 我国积极探索多项制度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 新疆推进报刊体制改革 将实行公益性经营性分开
· 河北将在农村实现公益电影“一村一月一场”
· 中国公益广告大赛征作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