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际护士节:我国实施护士条例解决护理突出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周婷玉)护士合法权益缺乏保护、临床一线护士人力不足、护理质量有待提高……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12日指出,这是当前我国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而《护士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就是要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

    马晓伟说,据调查,一些公立医疗机构给予合同制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远低于正式编制护士,有的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不享有参加继续教育、职称晋升的权利,不享有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待遇。全国696所三级综合医院中的合同制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0.2%,合同制护士每年离职率平均为5.7%。

    “较低的待遇、不平等的执业氛围等不仅侵犯了护士的劳动权益,影响护士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专业的健康发展。”马晓伟说。

    马晓伟还指出,部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减少护士职数,导致临床一线护士数量少,医护比例倒置。调查显示,696所三级综合医院的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8比1,没有达到要求的0.4比1的标准。一名病房护士每班最少护理10到14名患者,最多达到30名患者。

    “临床护士数量少,不仅导致护士超负荷工作,而且使护士为患者实施的护理服务‘缩水’,对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康复带来隐患。”马晓伟说。

    此外,还有一些医院简化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不够到位,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巡视不够主动,本应当由护士完成的一些护理工作依赖于患者家属或者护工承担。

    针对上述问题,今年5月12日开始施行的《护士条例》在维护护士权益、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护士配置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护士执业,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等。

    上海护士吐露心声:服务推陈出新,委屈压力依旧

    新华社上海5月12日电(记者 仇逸)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记者从卫生部门获悉,目前上海有4.67万名护士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在节日来临之际,他们纷纷表示:护士绝非只会打针、发药、喊医生的“高级保姆”,在护理水准不断提高、内涵不断丰富的今天,希望社会、特别是病人和病人家属能给予护士更多关爱和理解,使辛苦的白衣天使笑得更美丽。

    上海市护理学会秘书长徐筱萍主任护师告诉记者:“过去,好护士的标准是‘一针见血’,现在护士不仅要和医生一起攻克疾病,更要关注病人的全身心健康,需要不断进修和摸索。”如今在上海,护士获得高级职称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的杰出者还获得医院“终身教授”的荣誉。许多护士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受到厂商青睐,投入生产推广使用。一些大医院开设护理门诊,由护士坐堂,对糖尿病、造口术后患者等进行护理指导;有的社区医疗机构还推出聊天护士,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徐筱萍主任护师透露:有统计显示,上海医疗机构5年来约12%的护士流失,个别医院甚至高达30%-40%。“护士在医患矛盾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夜班工作影响家庭,收入偏低,更主要的是常常得不到理解,被患者无端指责。”在徐筱萍工作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工龄不满3年的“80后”护士占了1/3强,“许多年轻护士都不能适应从家中宝贝到‘受气包’的转变。”

    全国劳模、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的内科护士长于井子告诉记者:“我们每年招来的年轻护士一半都流失了。护理工作体力上的辛苦是其次的,关键是每一天都感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稍微一点疏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了15年护士的她有些无奈:“许多患者和家属常常用不信任的目光看待我们,诘问一些很正常的操作步骤,甚至还打骂护士。希望社会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更多宽容和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抢救科护士长沈锦如曾经获得医院特别为护士设立的“委屈奖”,她告诉记者:“我宁可不要这个奖。”当时为了抢救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需要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走动,她请病人家属到外面等候,轮流探视,却被人用皮包击打面部,“我当时懵了,但是强忍了下来。希望病人和家属理解护士无端受委屈时的心情,我们选择当护士,是多么希望看到病人开开心心地康复啊。”

    据悉,为了稳定护理队伍,提升护理质量,上海部分医疗机构在积极提供专业培训外,开始向护士提供心理咨询讲座服务,传授如何释放压力等。

    长春市民体验护士艰辛:今天我是天使

    新华社长春5月12日电(记者 郎秋红)“累、辛苦、不容易”,28岁的育婴师王媛体验了一上午的护士生活后感慨地说。护士节当日,吉林省长春市6位市民来到市中心医院参加“今天我是天使”特别活动,体验护士职业的酸甜苦辣。

    上午9时,在普通外科病房里,王媛在谢桂娟的指导下,先用洗手液细心地洗过手,然后拿起体温计放入病人腋下,谢桂娟在旁边轻柔地询问患者手术的感觉,疼不疼、发不发烧……取出体温计后,王媛学着谢桂娟的样子,在记录本上写上测量的结果。

    王媛说,她早上7时20分就来了,在护师谢桂娟带领下,先推病人去手术室,然后去注射室配药,到病房为重症患者换床单、量体温、测脉搏……王媛说,过去她比较尊重医生,认为医生工作的技术含量高,护士工作就是给患者换换药、打打针。当自己亲自上阵时才发现,仅仅是配药这个环节,就有许多要求、许多技巧。还有护士对患者的耐心、患者对护士的依赖,都给王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回我才理解为什么把护士称为白衣天使。”王媛说。

    据长春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天我是天使”这个活动得到了市民支持,报名热线开通一上午就有50多人报名,最后筛选了6名幸运者。有22年护龄的长春市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别春娟说:“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社会不理解。市民能走进医院体验护士甘苦,让护士们心里很温暖”。

    社区护士张清:病人康复时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

    新华社福州5月12日电( 李钰、沈汝发)“原来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啊,我忙得都给忘了!”张清笑着说。今年国际护士节的主题是“提高社区护理品质,引领初级卫生保健”,张清便是20年来一直工作在社区护理第一线的一名护士长。

    当记者在福州市鼓楼区华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忙着为小孩接种疫苗。注射室和休息室里挤满了小孩和家长,张清显然已习以为常:“今天人还不算多,高峰的时候,一个上午就要给50多人注射,连上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

    “虽然忙一些,但每当看到病人康复时露出的笑容,我就感到无比幸福!”张清说。家住华大街道社区的林老伯已87岁,老伴去世后一人独居,去年8月,张清像往常一样去林老伯家回访,发现他躺在床上说头很晕。张清立刻把老人接到社区医院进行治疗,控制住了病情。之后,张清几乎每天都要去看看林老伯,给他量量血压,有时还送些药过去。老人对记者说:“张护士长对我真是比亲人还亲,只要每天跟她聊聊天,我的心情就会好很多!”

    社区居民林敏辉患有习惯性流产,结婚10年一直没有孩子,去年检查出再次怀孕后,医生建议其打保胎针。由于行动不变,她想到了社区医院的上门服务。了解情况后,张清一连20多天每天定时到孕妇家中为其打保胎针。由于保胎成功,孕妇顺利地产下了宝宝。

    “辛苦不算什么,我们最怕的是被居民误解。”张清说,“像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对60岁以上老人进行慢性病回访等社区护理工作需要挨家挨户上门去做,有些居民不理解,甚至误解成搞药品推销。我们只能站在门外耐心地解释,然而还是经常吃闭门羹、挨白眼。”张清的话语里透着一丝无奈,“受到冷遇时感觉很委屈,但只要居民满意,我们的付出就值得。”

    张清最为愧疚的是自己的儿子。“去年儿子中考前,自己每天要加班,儿子只好放在亲戚家,很少过问。后来儿子考得不理想,只进了一所私立学校。”张清说,“儿子心里肯定对我有一些抱怨,但我没有办法,我要做好我的工作。”

    像张清这样奋战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一线的执业护士在福建省共有1619名。目前,福建省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22家,覆盖人口超过600万人。

 
 
 相关链接
·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 “5·12”国际护士节
· 护士节
· 四部门召开贯彻实施"护士条例"暨庆祝护士节会议
· 江西宜春护理系学生国际护士节前夕举行授帽仪式
· 神农架林区的护士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