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迎圣火 爱心传灾区
新华社井冈山5月15日电(记者 胡锦武 周伟 张旌)圣火点燃激情、爱心传递希望……15日上午在革命摇篮井冈山进行的奥运圣火传递,由于地震灾情的牵动,让“拼搏”、“超越”的体育精神更多呈现出“博爱”、“互助”的深刻意义。
上午8时8分,随着井冈山市少儿体校教练周和春在黄洋界景区举起第一棒火炬,奥运圣火在江西境内井冈山站的传递活动正式开始。
“与灾区人民心连心”、“传递平安 传递希望”……穿行在各种“心系灾区”的横幅中,208名火炬手每人的传递行程虽然仅为60米到200米,但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却传递得很远很远。
第108棒火炬手邹胜萍曾参加今年年初的抗冰雪灾害行动。邹胜萍在完成火炬传递后说:“地震灾害让我时刻牵挂,但我相信,就像战胜冰雪灾害一样,我们国家一定能重建被震灾破坏的家园。”
火炬途经龙潭、茨坪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后,11时50分由井冈山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刘豪将最后一棒火炬传到井冈山新城区市政广场。12时14分,奥运圣火在井冈山的传递结束。
随后开始了踊跃向灾区捐款的活动。从政府到企业,从省市领导到普通百姓,爱心没有界限。从火炬传递沿线到市政广场,捐款箱所设之处,总有一幕幕慷慨解囊的感人场面。当天上午,捐款金额已逾1600万元。
观看火炬传递的一些外籍友人也被井冈山“传递爱心”的举动所感动。
“我一定要给灾区捐款,”在江西师范大学担任外教8年的保罗,每月仅留500元生活费,剩余的工资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四川汶川的地震灾情同样让他牵挂于心。来自美国的科瑞说,通过火炬传递来呼吁抗灾,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地震灾情,能让全球支援灾区,使灾区早日从地震“创伤”中走出来。
15日下午,奥运圣火离开井冈山前往南昌;16日,奥运圣火将在南昌完成江西境内的最后一站传递。
努力跑好脚下每一步
新华社南昌5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陈春园)5月16日,奥运火炬“祥云”将在南昌市传递,208名火炬手将完成总路程为31.668公里的圣火传递任务,每人平均传递距离为150米。
据了解,这208名火炬手是通过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奥委会、火炬接力赞助企业等各种渠道精心选拔的,其中南昌本地火炬手共有81名。
江西籍著名运动员彭勃将成为南昌站传递的第1名火炬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彭勃获得奥运会男子三米跳板跳水金牌。
全国劳模邱娥国将从彭勃手里接过奥运火炬领跑第2棒。现年62岁的邱娥国曾做过心脏手术,此前家人对于他参加奥运火炬接力一直有些担心,但他为了能顺利参与传递,一直坚持锻炼身体。他兴奋地对记者说,能当选为江西奥运火炬手非常自豪,他会努力跑好脚下每一步。
通过推荐,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袁政海成为在南昌参与传递的奥运火炬手。他带领的江铃汽车集团模具厂“袁政海班组”,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袁政海激动地对记者说:“能成为奥运火炬手,我感到非常幸运,我要把这种荣誉和我身边所有的工人兄弟分享!”
北京奥运火炬在福建省传递
北京奥运火炬在广东省传递

|

|
5月7日奥运圣火在广州市传递
|
5月8日奥运圣火在深圳市传递
|

|

|
5月9日奥运圣火在惠州市传递
|
5月10日运圣火在汕头市传递
|
珠穆朗玛托祥云——写在奥运火炬登顶珠峰之际

北京奥运火炬在海南省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