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综合消息:海外媒体积极评价中国抗震救灾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5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海外媒体近日发表文章,称赞中国的抗震救灾工作迅速高效,重点突出,有长远眼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发表文章说,在救灾过程中,中国领导人以鲜明的思路和迅捷的行动,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中国政府在西方国家政界人士和民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中国军队把“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奉为救灾准则,将官身先士卒,军队冒死前进,中国军队在地震灾区赢得了赞誉。“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是地震灾区民众的共识,中国军人身上的军服是希望和秩序的象征。

    《联合早报》21日的一篇题为《抗震救灾展示现代中国形象》的文章说,大地震给中国人带来了巨大悲痛,但抗震救灾的快捷、有序、开放和深沉的人道精神却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地震救援行动的各方面都显现着一个大国的组织能力和面对突发事件应有的临危不乱。

    哥伦比亚日报《旁观者报》22日发表文章说,中国在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包括救援、防疫、心理治疗、孤儿认养和保险救助等措施果断得力、思路清晰,另外不同阶段工作的重点突出,未雨绸缪,有长远眼光,这无疑对灾区的物质重建和精神重建都至关重要。

    美联社19日发自都江堰的一篇报道说,在中国国内,地震发生后捐赠潮水般涌来,善款超过了中国去年全年募集的数额,志愿者的数量也是如此。许多普通人利用私家车和新建的高速公路系统加入到政府和军队的救援行列中。有几千辆车身上写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人民、为了北京奥运”字样的私家车散布在灾区各地,其中有的来自上千公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澳大利亚人报》23日的一篇长篇报道说,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累计多达10万人,其中有7万人是登记注册的。这些不为名不为利的志愿者活跃在灾区,他们为灾区民众提供帮助,受到当地人民的尊重和欢迎。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22日发表评论说,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各级部门对灾情的紧急应对能力、对救援资源的迅速调集能力、现场指挥调度的能力,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敬。震灾发生后,中国军队迅速实施大跨度机动部署,多军兵种协同行动,迅速投入10多万兵力。

    评论最后说:“中国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在厄运面前倒下过。在这个非常的时刻,只有一句话最大程度地包含着所有的意义:中国加油!”

 
 
 相关链接
· 航空遥感解译影像图显示川震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
· 中央财政核销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债务26.23亿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汶川地震灾区发起爱心捐助活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汶川8个重灾县全部恢复对外通信
· 卫生部已向灾区派出抗震救灾卫生防疫队伍3558人
· 863计划B3G移动通信新成果在抗震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