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3日电(记者 齐中熙、王宇)四川汶川大地震已过去21天。目前抗震救灾的重点从前期的全力抢救被困人员转向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工作。然而,灾后重建不是朝夕之间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几年时间。做好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灵活的扶持政策和机制。
从灾后重建的一般规律来看,整个过程大体分3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编制规划阶段、组织实施阶段。现在正处在前期准备阶段,有关部门的总体考虑是,大体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和总体规划,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当前,中央财政已经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重建基金,明后两年中央预算还将再作相应安排。同时,全国已经建立了对口支援机制,实行一个省份帮扶一个重灾县、几个省份帮助一个重灾市(州)。中央财政的支持和对口支援机制,为灾后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灾后重建不仅要重建家园,还要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这就需要农业、工业、金融、就业等多项扶持政策和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灵活的政策,以期建立一个长效的灾后重建扶持机制。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对地震灾区实施就业援助行动。这份通知要求,灾区受灾企业重建中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可享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给予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个体工商户因灾中断营业后重新开业的,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也表示,地震发生以来,央行出台大量金融支持政策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已对受灾较重的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五省(市)增加再贷款额度70亿元,用于支持当地金融机构增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信贷投入。此外,央行还暂缓上调了重灾区部分地市的存款准备金率。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出台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也应是稳定且长期的,为受灾群众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作出贡献。
新华时评:灾区防疫 人人参与持久战
新华社兰州6月3日电(记者 王艳明)灾区防疫是地震后的一件大事,且是一场持久战,绝不仅是卫生防疫部门和专业防疫队伍的事,每个灾区群众,每个进入灾区的抗震救灾人员,都有责任。
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已经造成许多灾区的居住环境、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等污染,极易发生肠道等传染病。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绝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人人参与,落实好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由于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防疫上,我们必须有长期作战的认识和准备。
在地震后的紧急转移、安置和救援过程中,许多地方形成了数百、数千甚至上万的临时大家庭。大家集中居住,集中生活,本身就非常不方便,保护好过渡期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时候,不仅需要我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关爱,而且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学会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在灾区生活和工作过的人,都不同程度有过喝水难、吃饭难、如厕难的经历,愈是艰难,我们愈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
作为个人,首先我们要管理好个人的生活用具,特别是餐具,尽量不要与人交叉使用;其次,只要有条件,要尽量多洗手、多通风、多运动,补充营养,强体防病;第三,个人的生活垃圾、工作垃圾等,一定要送到指定的地点,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无害化处理,切忌乱扔乱放,随地大小便。
当前,地震灾区都已进入炎热的夏季,温度高,蚊蝇多,疾病易传播。每个灾区群众,每个进入灾区的抗震救灾人员,都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补充自己的防疫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疫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到灾区防疫的各项活动、各个环节中去,用我们集体的力量,打好和打赢这场灾后防疫战。
新华时评:努力恢复生产 抓紧时间重建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 李斌)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3日下午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6次会议,部署灾区恢复生产工作,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这标志着灾区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将一步加快步伐。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22天。上午,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东方汽轮机厂启运震后首台价值2.7亿元的重型燃机主机,这成为四川装备制造业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标志。连日来,受灾地区许多群众返回家乡,开始重建家园:许多群众忙着收割小麦,在地里插秧;许多工厂企业开始恢复生产,展开自救;很多商业网点重新开张……
这一幕幕场景,让人们深受感动:在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灾区的同时,受灾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等、靠、要,而是抓紧时间努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四川省已经收割了1300多万亩油菜、2000多万亩小麦;德阳市规模以上企业复产面达到57%,绵阳市为37%,成都达到90%。
这次特大地震灾害给灾区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努力恢复生产,抓紧时间重建家园,要充分发挥对口支援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支援效益;还要广泛调动社会力量,继续倡导其他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等积极参与支援灾区的建设;要抓紧制定灾后重建的规划,抓紧制定相关的财政、金融等政策。
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努力恢复生产,抓紧时间重建,关键是要以地方为主体,充分发挥受灾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这一原则要贯彻重建的全过程。因为只有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国家和兄弟省市的支持更充分地发挥作用,才能将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各种措施切实落到实处,才能实现灾后重建和发展的目标。
抓好农业生产、恢复工业生产、加强基础设施恢复、做好灾区商贸流通和服务业恢复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16次会议提出了当前恢复生产工作的四项重点任务,还提出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了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有了灾区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灾区人民的家园也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