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文物局:保护和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是新课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廖翊)在国家文物局6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新闻界对日后筹建地震遗址博物馆表达了关注。

    国家文物局表示,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极富意义和前瞻性。国家文物局工作组在四川调查时就召开现场会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文物系统抗震抢险工作及地震遗址博物馆的筹建工作。

    他表示,不只是北川,只要是对地震科研、防灾避难等有重要研究价值的震区,都有可能保护起来,形成地震遗址的完整性。地震遗址的保护应该在清场时就要加以注意,不能破坏有意义的信息,尽量做到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要考虑通过地震留下的一切,对全民实行地震知识及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并对相关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遗址记录了一场特大自然灾难,许多无辜的生命被压在了废墟下,它应该是一个饱含情感、纪念生命的地方;同时,它也记录了一场浩大、感人的全民战斗,我们的灾区同胞、军人、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等,在这里与残酷的大自然打了一场特殊的战争,展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因此,地震遗址应体现纪念性和教育性。”

    专家们认为,目前在震区展开的消毒、封城等举措有利于日后遗址的保护。同时认为,对于中国文物界来说,保护和建立地震遗址博物馆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会同地质、地震、建筑、规划、社科、民俗等各方面学者进行科学、严密的研究。

    国家文物局:羌族碉楼大部分完好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廖翊)国家文物局在6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向媒体展示了国家文物局工作组在地震灾区拍摄的大量文物及建筑照片,其中一组壮观的羌族碉楼照片让人们感到欣慰。在这场摧毁性极强的地震灾害中,极具特色、高高耸立的羌族民居建筑碉楼屹立不倒。

    国家文物局专家介绍,阿坝地区的羌族碉楼数量众多,风格各异,最高者达五六十米,只有一、二座碉楼被震塌。其他碉楼虽有裂缝,但安然无事,充分体现了羌族碉楼的坚固性。

    专家们表示,将对劫后仍存的羌族碉楼进一步制定保护修缮方案,对地震中受损的碉楼将按原位置、原形式、原材料、原工艺的“四原”原则进行修复。

    据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在羌族聚居区,四川茂县、北川两个博物馆所藏羌族文物受损严重,一些记录羌族口头历史及文化的文字被埋在废墟中,另有一位年事已高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地震中遇难。其他受损情况仍在调查中。

    国家文物局表示,将更加重视羌族文化的保护,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协调发展,“今年6月将在北京举办一个保护羌族文化的展览”。

    国家文物局:震区文物及建筑的修复将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进行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廖翊)记者6日从国家文物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目前最急迫的任务是抢救和清理仍在废墟下的文物及构件,以免对文物造成进一步损毁;同时,要抢修即将坍塌的文物建筑及文物管理机构的危房。为保证文物安全,文物管理部门需立即搭建临时办公场所,添置必要设备。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将集中最有力的施工、监理率先做好都江堰二王庙的修复。目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专家正在当地进行现场勘察、清场工作,为下一步的设计、施工做科学而缜密准备;二王庙的修复将尽可能利用原来的构件和珍贵的文物信息,并注重建筑的基础,增强抗震性能。

    他表示,此次震区文物及建筑的修复将严格遵照文物保护法进行,以原址保护为主。2003年起,相关文物部门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陆续建立起了完善的档案资料,为日后的原样修复提供了依据。“我们争取用5年时间完成对灾区所有文物及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单霁翔说。

    由于汶川大地震对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省市文物及建筑造成空前损害,用于受损文物及建筑的保护、修复费用巨大。

 
 
 相关链接
· 文物局:汶川大地震对文化遗产造成前所未有破坏
· 文物局召开文化遗产受灾情况考察及对口援助会议
· 国家文物局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论证会在成都召开
· 国家文物局召开抗震救灾甘肃现场会 单霁翔讲话
· 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出建立北川地震遗址公园设想
· 文物局抗震救灾调查组听取白帝城文物受损情况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