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代表探讨救灾协作机制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6月11日   来源:新华社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代表深入探讨“10+3”救灾协作机制建设

    新华社石家庄6月11日电(记者林立平、曹国厂)出席正在此间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的各国代表就“10+3”框架内救灾协作机制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各自建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海军大校任筱锋说,东盟和中日韩共处东亚,在自然灾害管理和应急响应方面开展国际合作,不仅是地理近邻关系的天然需求,也是相近文化背景和政治互信的要求,更是人道主义的要求和各国的共同利益所在。

    他说,中国最近的抗震救灾实践显示,其他国家向受灾国提供国际援助,尤其是动用武装部队提供国际援助,其援助兵力、援助物资、技术和信息,经过中间协调的环节和层次越少,融入受灾国救援体制的程度越深,就越能迅速并直接发挥救援作用。

    任筱锋认为,在自然灾害国际应急响应方面,“人道主义”“尊重主权”“服从受灾国当局安排和调配”和“无条件援助”等,都必须是援助国秉持的基本原则。

    他建议,在“10+3”框架内,定期举办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相应部门负责人专门会议,熟悉并了解各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分享专业经验,从教训中互相借鉴,以及开展自然灾害国际救援模拟演练,探讨自然灾害国际应急响应的有效手段、方法和机制。

    韩国空军第六搜救大队大队长赵炫纪表示,各国应加强在各自营救程序和技巧方面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例如通过救灾部队互访,互相观摩搜救演练,加强邻国间搜救合作等。他还建议各国就搜救合作达成协议,并努力简化援助国进入受灾国领空及执行搜救的审批程序。

    来自印度尼西亚国防部的约哈尼斯·佩特鲁斯·佩鲁佩西上校认为,“10+3”各国应加强在救灾培训和演练方面的合作。他说,各国的救灾部门应有充分的职权和资金来保障在第一时间对国内发生的灾难进行救援。

    文莱驻华武官瓦尔迪·拉蒂普中校建议在“10+3”框架内建立一个救灾合作协调机构,集中各国优势和资源,例如有的国家有资金,有的国家有先进的技术,而有的国家有丰富的经验。

    新加坡驻华武官陈顺利表示,加强“10+3”救灾合作,应建立起各国救灾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工作关系,并加强对各自工作程序的了解。人与人的沟通畅通了,有时只要拿起电话,就能进行很好的合作,而各国救灾工作程序会有差异,加强相互了解将使救灾协调更顺利。

    出席会议的各国武装部队代表普遍表达了加强“10+3”救灾合作的愿望,认为缅甸飓风、中国汶川地震以及2004年的印尼海啸,这几个重大自然灾害促进了各国加强救灾合作、加快救灾协调机制建设的愿望。许多外方官员还对中国军队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中的快速反应和高效救援表示了赞赏和肯定。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是落实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所提倡议的实际举措。继去年举行首次会议后,今年的会议旨在就“10+3”框架下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的务实性合作展开研讨,涉及救灾合作的法律保障、协调机制构建和标准操作程序等问题。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外方代表高度评价中国军队汶川地震救灾工作

    新华社石家庄6月12日电(记者林立平 曹国厂)出席正在此间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的外方代表对中国军队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救灾中的快速反应和高效救援给予了高度评价。

    马来西亚武装部队陆军医院院长穆罕默德·阿米·本·穆斯兰表示,中国军队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动员起大量的官兵投入救灾,这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中国让军队率先参与救灾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中国军队先进的设备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文莱驻华武官瓦尔迪·拉蒂普表示,中国军队反应迅速,在地震发生后立即赶到了现场,所有的营救和救灾工作随即展开。“我认为这反映了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是多么的高效。”他说。

    来自韩国国防部的李浩俊说,中国的士兵们表现得非常好,他们艰苦的救灾努力和为人民着想的精神都令人印象深刻。

    来自泰国皇家武装部队联合民事事务局的匹拉瓦特·尤哈南达那表示,军队拥有设备和人力,能够在救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军队在汶川地震救灾中及时、快速,并且对灾民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东盟秘书处东盟地区论坛小组组长普拉塔普·帕拉梅斯瓦兰表示,中国军队的快速反应本身就是胜利,加上他们的专业性和拥有的装备,使得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灾情。“我们在研讨会上学到了中方的做法,希望‘10+3’内其他国家也都能加强军队能力建设,以应对可能的灾害。”

    来自老挝人民军总参谋部的帕特哈那·波特恰克说,中国军队在救灾中体现出了高水准的技术和专业能力。回国后他将向国内介绍中国军队的救灾经验,以提高老挝人民参加救灾的能力。

    与会的外国代表们也对中国遭受的特大地震灾害表示了同情和慰问。泰国的两名代表还以个人名义通过研讨会主办方向灾区捐款700元人民币。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于10日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开幕,为期三天。继去年举行首次会议后,今年的会议旨在就“10+3”框架下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的务实性合作展开研讨,涉及救灾合作的法律保障、协调机制构建和标准操作程序等问题。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取得积极成果

    新华社石家庄6月12日电(记者林立平、曹国厂)“东盟与中日韩(10+3)武装部队国际救灾研讨会”12日下午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闭幕,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

    此次会议围绕武装部队国际救灾协调机制建设、标准操作程序、法律保障等专题进行了探讨,交流了各国在近年来本地区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经验,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各国武装部队救灾合作、提高共同应对灾害的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崔亚峰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对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应给予充分肯定。与会的大多数国家代表就武装部队在“10+3”框架内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有着基本共识,大多数代表都呼吁尽快在“10+3”各国不同层次上加紧建立协调机制,尽快制定有关法律。各方代表积极发言,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见解,并认为应使研讨会取得的成果尽快通过有效渠道对各国国家和军队层面的决策部门产生影响,将研讨成果逐步向决策行为推进。

    他表示,会议也讨论了一些代表提出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例如有些国家武装部队救援能力比不上民间救援机构,武装部队参与国际救灾时涉及到的国家主权、人民感情等敏感性问题。

    崔亚峰透露,中方将把“10+3”武装部队关于国际救灾的研讨持续下去,明年该研讨会将继续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举行,并有可能上升为论坛,扩大研讨范围,涉及更多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这将进一步促进“10+3”框架内武装部队的合作和交流。

    于10日开幕的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继去年举办该研讨会首次会议后“10+3”框架下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又一次务实合作。研讨会期间,各国代表们还观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的野外紧急救治演练。

 
 
 相关链接
· 东盟与中日韩武装部队就国际救灾务实合作研讨
· 测绘局与云南合作建设中国(云南)-东盟-南盟空间
· 商务部召开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筹备工作会议
· 东盟和中日韩财长会议在马德里举行
· 中日韩3国和东盟10国财长同意共同抵御金融风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