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6月16日电(记者 卫韦华)记者从甘肃省政府获悉,甘肃省日前完成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安排和计划,并通过其门户网站发布了《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总体安排方案》,宣布将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方案》明确了恢复重建的五项主要任务:一是居民群众住房。主要包括城乡居民群众住房,重点是乡镇农民住房。新建农民住房,要确保按地震安全农居标准建设。
二是重要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农林水利、交通、通信、电力、城镇市政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倒塌或局部倒塌(含D级危房)的校舍和各类医疗用房,将统筹规划和新建。
三是基层政权设施。主要包括因地震受损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公检法司设施等。已倒塌房屋的乡镇及以下机关单位办公用房要尽快恢复重建。对于县城及以上的机关单位办公楼、法院审判综合楼、检察院技侦综合楼等房屋类设施,依据鉴定结论分别进行一般维修、大修加固或拆除重建。
四是商贸流通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商业、仓储、市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等服务设施。
五是企业生产经营设施。主要包括工业企业的生产厂房、配套设施、生产线设备以及其他设施。
按照计划,今年,甘肃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是恢复建设居民群众住房;2009年重新规划和建设的村庄、农房、学校、医院、乡镇及以下办公用房等房屋类设施,全部建成投入使用;2010年主要实施公路、病险水库、市政设施、县以上新建办公楼等重大项目的收尾工程,全面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在恢复重建的计划中,对受灾严重的陇南市、甘南藏族自治州等个别县区将优先安排重建工作。恢复重建所需资金将通过加大省级投入、争取国家专项支持、税收优惠减轻重建成本、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予以筹措和解决。
陇南地震灾区出台受损学校援建捐建办法
新华社甘肃武都6月16日电(记者宋常青、张泽远)记者16日从甘肃省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汶川大地震使当地大量的学校严重受损,为了方便省内外企业、单位和个人援建捐建学校,陇南市已出台受损学校援建捐建办法,并公布了援建捐建热线。
陇南市教育部门的统计表明,汶川大地震给全市教育系统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全市2678所学校受灾,7.16万间、158.74万平方米校舍受损,18.42万米围墙、784座大门、48.63万平方米护坡等校舍辅助设施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陇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称,目前一些企业、单位、个人纷纷表示要支援陇南灾区受灾学校的恢复重建工作,这次出台援建捐建办法,主要是为了明确捐助的方式和渠道,同时为保护捐助者、受捐者和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援建捐建办法规定,按照捐资捐物自愿的原则,捐建学校者可采用个人、多人、一个单位或多个单位合作的名义;以现金、支票或汇款、实物等多种方式进行;捐助者可以捐建整所学校,也可捐建部分单体建筑。同时,办法还确定了学校的冠名规范。
援建捐建办法还规定,社会各界的捐资捐物属社会公共财产,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挪用;捐款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由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财务人员进行独立核算;捐物实行专物专用,专人负责。捐资捐物接受同级财政、民政、审计部门、新闻媒体、捐赠者个人或单位全程监督。
兰州军区派出专业规划设计分队支援甘肃陇南灾后恢复重建
新华社甘肃康县6月16日电(记者樊永强)兰州军区近日派出规划设计分队奔赴甘肃陇南,支援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截至16日,这支专业分队已完成8套农村居民住宅设计方案和3个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点的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陇南是汶川大地震中甘肃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在陇南山区农村,60%的房屋倒塌,30%的房屋因受损严重而无法居住。
在完成第一阶段抢救伤病员、拆除危房、搜寻群众财产等任务后,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成为抗震救灾部队主要任务。6月12日,兰州军区派出一支灾区恢复重建规划设计分队奔赴陇南,重点针对山区农村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房建设和灾区重建规划提供专业援助。
规划设计分队由兰州军区联勤部抽调10名专业营房设计人员组成。到达陇南后,分队与重灾区文县、康县和武都区的地方城建部门一起收集整理了有关灾区重建的技术资料,设计出涵盖8个户型的农村居民住宅重建方案。
“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了陇南山区农村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带队的兰州军区联勤部营房土地管理处副处长刘晓军说,“这套方案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欢迎。”
除为长远的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外,分队还为受灾群众过渡安置房建设提供了专业支持。目前,分队人员已为康县城关镇、王坝乡和大堡镇3个受灾群众过渡安置点设计出了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