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严阵以待防大汛——透视2008年夏季全国防汛走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7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姚润丰)7月1日,我国北方地区和地震灾区全面进入主汛期,标志着全国夏季防汛抗洪大战拉开帷幕。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汛期全国发生大范围洪涝的可能性很大,登陆我国的台风可能比常年偏多、偏强,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

 

图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防汛实行零险情报告制度 新华社发

    当前,南方地区的降雨还在持续、江河水位还在上涨、灾情还在蔓延、险情还在发生;北方地区近日持续遭受暴雨袭击,内蒙古赤峰市的一座水库6月25日出现垮坝险情,海河、黄河等流域发生大洪水的概率逐步加大;地震灾区从7月1日起全面入汛,大量堰塞湖、震损水库、震损堤坝的防汛面临巨大考验……种种迹象表明,全国防汛抗洪到了紧要关头。

    南方汛情:洪水发生之早、量级之大多年少见

    7月1日8时,太湖平均水位3.90米,超过警戒水位0.40米,太湖周边河网诸站超警幅度为0.01~0.55米。这是自6月18日太湖出现超警戒水位以来,连续14天维持超警戒水位。专家预测,随着降雨和上游来水的增多,太湖水位可能上涨至4米,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6月17日,一名警察在广西梧州市鸳鸯江桥头值勤。 广西梧州市防洪总指挥部的最新消息显示,西江洪峰通过梧州后,西江梧州段退水缓慢,梧州市的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据气象部门预测,今明两日,桂东、桂南大部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梧州部分地区有暴雨,局部有大暴雨,新的降雨不仅不利于西江梧州段水位下降,还易引发地质灾害。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第6号台风“风神”带来的创伤尚未抚平,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未来几天又将遭受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的袭击。

    受局部强降雨影响,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上游正在发生大洪水。

    ……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汛情灾情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台风登陆早、登陆多。截至目前,共有6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生成,有2个热带风暴先后在我国沿海登陆,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其中1号台风“浣熊”是历史上登陆我国最早的台风。

    二是洪水来得早、量级大。4月下旬,淮河干流上游发生了1964年以来最大的春汛。6月下旬,珠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是历史上发生洪水较早的年份,其中西江干流发生20年一遇较大洪水,三角洲地区发生了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西江支流桂江及柳江支流洛清江等发生超历史纪录的大洪水。

 

    6月15日,武警江西总队南昌市支队在赣江演练驾驶冲锋舟。当日,武警江西总队南昌市支队在赣江进行防汛抗洪演练。据预报,江西省未来半个月还会有较强降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 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此外,太湖出现本世纪以来同期最高水位,长江鄱阳湖水系乐安河、昌江、赣江,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上游支流,兰江、新安江以及浙闽诸河等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嫩江支流霍林河、洮儿河,西辽河支流乌力吉木仁河、西拉木伦河发生超警或超保洪水,其中霍林河洪水重现期超过20年,乌力吉木仁河洪水重现期接近20年,西拉木伦河接近历史最高水位。

    三是黄河凌汛水位高、险情重。黄河宁蒙河段封河长度为1968年以来最长的一年,三湖河口封河最高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4米,开河期水位再创新高,超过历史最高水位达0.37米。

    四是洪涝灾害重、损失小。截至目前,全国洪涝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3041千公顷,成灾1508千公顷,受灾人口5023万人,死亡237人,失踪64人,倒塌房屋19.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70亿元。有199人因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致死,占全国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84%。洪涝灾害主要指标中,受灾农作物面积、死亡人口和倒塌房屋数量分别较常年偏低24%、66%和56%。

    “由于超前部署、措施得力,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少六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少两成,倒塌房屋少五成,南方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张志彤说。

    北方防汛:多条大江大河发生大洪水的概率很高

    6月25日,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成立,这是我国成立的第6个流域防汛指挥机构。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表示,要充分认清海河流域当前防汛抗旱严峻形势:海河流域造成暴雨的气象因素复杂,洪水突发性强,难以预料。

    黄河的防汛形势同样十分严峻。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汛期黄河可能发生较大洪水。今年汛期黄河流域主要多雨区分布在三门峡以下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二至五成,这一地区恰好覆盖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区。

    黄河防汛抗旱常务副总指挥、黄委会主任李国英介绍,截至目前,黄河下游自1982年以来已连续25年没有发生大洪水。“按照水文统计规律,没有发生大洪水的连续时间越长,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就越大。” 他说,黄河防汛既要确保堤外安全,又要考虑堤内安全。无论是来大水、还是来小水,黄河防汛都形势严峻。

    刚刚经历1964年以来最大春汛的淮河,夏汛也不容乐观。据淮河流域气象中心预测,2008年淮河流域汛期总降雨量较常年偏多,沂沭泗水系较常年偏多二成以上,其他地区偏多一至二成,黄淮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介绍,随着华南和江南强降水的逐步减弱,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增强北抬,淮河流域将进入多雨时段。预计6月30日至7月2日、7月4至5日流域将出现比较明显的降水过程。按常年规律,7月中、下旬开始,我国的降水雨带将进一步北移,将影响流域中北部地区。7月下旬至8月,淮河流域可能将出现1到2次的台风暴雨过程,局部可能出现大暴雨。

    同长江、黄河、淮河较好的防洪工程体系相比,松花江、辽河流域的设防标准明显偏低。“十多年过去了,从概率上来看,松辽流域发水可能性越来越大。”鄂竟平说,多年没有来大水,人们盼水心切,地方领导和群众的防洪意识有所淡化,一旦有洪水,即使小洪水,都可能出大险。

    地震灾区:安全度汛形势严峻

    7月1日起,地震灾区全面进入主汛期。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地震灾区降雨将加强,有中到大雨过程。接踵而至的强降雨将使地震灾区的水库、水电站、堰塞湖安全度汛增加了不可遇见性。

    四川是全国河流最多、中小水库最多的省份之一,大地震不仅使房倒屋倾、桥梁陷裂、山体崩塌,形成了35个堰塞湖,震损了2473座水库、822座水电站、1057公里堤防,仅受堰塞湖威胁的总人口就超过200万。

    “尽管防范地震次生灾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年灾区的防汛抗洪形势比以往更加严峻。”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说,大量地震受损的水库、水电站、堤防的防洪能力普遍降低,相当多的震损水库、堤防尚未处理,已经完成应急除险的工程也一时难以恢复原有防洪能力。

    此外,已完成排险施工但尚未完全消除险情的堰塞湖仍然威胁下游群众生命安全,切不可认为工程排险任务完成后就万事大吉,堰塞坝过流工程尚未接受大流量过流检验,度汛问题仍然突出;已经消除险情的堰塞湖尚未经过大洪水考验,大雨和余震还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形成新的堰塞湖。

    灾区基层水利保障体系尚未完全恢复。灾区水利职工伤亡较重,水文监测等设施损毁严重,基础设施尚未完全修复,基础资料大量丢失,救灾能力受到一定影响,这些因素均不利于灾区今年安全度汛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长江上游降雨偏多,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将会明显增多。水利部门对四川省近50年来洪灾发生特点的分析显示,2008年至2012年进入洪水特大灾害高发期。今年,岷江、青衣江、渠江可能出现中高洪水,局部有大水。

    矫勇表示,对完成工程排险任务的堰塞湖将进行全面风险评估,提出正式报告,由四川省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审核验收。对已完成工程措施但尚未完全消除溃坝风险的堰塞湖,要进一步采取工程措施,尽快对泄流渠进行深挖扩容,尽早根除险情和隐患。同时要严防堰塞湖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无一人伤亡。

    国家防总:超常规应对今年防汛形势

    6月12日,国家防总、监察部联合通报全国主要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要求相关责任人汛期坚守岗位,有效处置突发洪涝灾害。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等造成严重损失的,按照防洪法、行政监察法及国务院有关规定,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6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在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认清做好今年防汛抗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当前汛情灾情的严重性不可低估,对切实做好抗洪救灾工作的艰巨性不可低估。

    对此,鄂竟平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的防汛抗洪救灾高度重视,国家防总也提出今年要超常规做好各项防汛工作。他具体解释了“超常规”的含义:各项准备工作比过去要更充分;各项防御工作比过去要超前部署;工作力度比过去要更大;各项措施比过去要更实;对不论是防汛指挥系统内部还是各级政府,要求比过去更严格。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全国主要降雨区位于黄淮、江淮、汉水流域、江南地区北部、华南地区西部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三至五成,局部偏多1倍以上。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今年全国防汛工作的目标是: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确保北京奥运会的防洪和供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

回良玉在国家防总紧急办公会议上强调
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扎扎实实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16日在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紧急办公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他强调,当前我国南方的防汛抗洪救灾正处于关键时期和紧要关头,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今年防汛抗洪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紧急动员,科学防控,落实责任,强化雨情汛情的监测预警,强化受洪涝灾害威胁群众的转移安置,强化重要堤防的巡查防守和抢险,强化水库等重要工程的调度和次生灾害的防御,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国家防总紧急会商部署珠江长江流域防汛抗洪工作

    受6月7日以来持续降雨影响,我国珠江流域发生流域性洪水,其中西江干流发生较大洪水。15日14时,西江干流梧州水文站出现洪峰,水位24.84米,超过警戒水位6.84米,最大流量46000立方米每秒,重现期20年。目前,西江干流今年第1号洪峰已过梧州正向下游推进,武宣以下江段水位超警,超警幅度1.14~6.82米。珠江流域广东北江水位全线超警,超警幅度0.03~5.31米。15日8时,广东清远石角水文站水位11.48米,超过警戒水位0.48米,相应流量13400立方米每秒。

国家防总召开太湖流域防汛会商会要求做好六工作

    6月23日,国家防总主持召开了太湖流域防汛异地视频会商会。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对太湖流域防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主持会议。上海、江苏、浙江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太湖流域管理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受近期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上涨,太湖及周边河网地区普遍超警。据气象预报,未来两天太湖流域仍有降雨,第6号台风"风神"正逐步向粤东闽南一带沿海靠近,可能对太湖流域天气形势造成较大影响,将会进一步加重太湖流域的防汛压力。

 
 
 相关链接
· 新闻办介绍堰塞湖处置与震区防汛抗洪情况
·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旱情解除 防汛形势严重性增加
· 安徽铜陵举行防汛抢险演练
· 吉林省副省长调研时强调防汛工作重点在于“防”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