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8月4日电(记者 刘翔霄 邹伟)记者从山西省教育厅获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将于8月在山西省11个县(市、区)启动。这意味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家乡便可申请到助学贷款。
据山西省学生助学贷款管理中心副主任吴勤介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这有利于降低银行贷款风险。
吴勤介绍说,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包括所有被高校正式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 (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生;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贷人每年贷款上限为6000元。
学生在校期间,贷款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偿还。其中,考入中央和省外高校的学生,其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省内高校的,贷款贴息由地方财政承担;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承担。学生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
吴勤告诉记者,这次启动的11个试点县(市、区)包括:运城临猗县、大同浑源县、晋中榆次区、临汾汾西县、太原阳曲县、晋城高平市、吕梁离石区、阳泉平定县、朔州朔城区、忻州神池县、长治黎城县。若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更大范围内铺开以后,将实现生源地助学贷款与原有国家助学贷款“两条腿走路”。
另据了解,自2007年8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启动以来,共有11.3万名贫困大学生享受到了这种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