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河水位全面回落 但干流仍维持高水位运行
新华社合肥8月4日电(记者何宗渝、蔡敏)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4日通报,8月3日6时至4日6时,安徽滁河流域基本无雨,滁河干支流水位全线回落,但滁河干流回落较慢,仍维持高水位运行。
截至4日14时,滁河襄河口闸上水位13.54米,超保证水位0.04米,相比2日出现的最高水位下降了0.69米;汊河集闸上水位11.58米,仍超警戒水位1.58米;清流河已回落到警戒水位以下。目前安徽省降雨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区南麓及江南东部,其中岳西头陀雨量较大,达到53毫米,舒城黄土关为50毫米。
据安徽省防指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滁州、巢湖、安庆等3市共出现散浸、管涌、滑坡等险情150多处,其中重大险情1处、较大险情6处。在19个溃破圩口中,全椒县东观圩、含山县杨大圩已抢堵成功;进入东观圩的洪水已基本抽排完毕,杨大圩目前正在抽排圩内积水。此外,安徽省现有55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主要集中在滁河流域。全省共有1154座小型水库发生溢洪,目前仍在溢洪的有734座。
据安徽省民政厅初步统计,截至8月4日11时,全省共有9个市38个县(市、区)受灾,滁州市全椒县、来安县、南谯区和巢湖市含山县、和县灾情较重。全省受灾人口上升至256.8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133万人。
截至目前,近50万名干部和群众,11573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和预备役人员正全力投入抗洪抢险排涝。安徽省防指紧急调拨的编织袋、草袋、防浪布、桩木等省级防汛物资已经送达滁州、巢湖抢险第一线。
安徽滁河流域堤防和险情处理仍是重点
新华社合肥8月4日电(记者何宗渝、蔡敏)记者4日从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由于安徽滁河流域近两日没有出现降雨,滁河干支流水位已经全面回落,排涝工作得以全面展开,退水期堤防防守和险情处理目前仍是抗洪救灾工作的重点。
据了解,截至4日10时,安徽已开动2000多台(套)、18万千瓦的排涝机械抢排涝水,已累计抢排涝水8.3亿立方米,排出受涝面积308.9万亩,占受涝总面积的68%。其中芜湖、六安、安庆、马鞍山、蚌埠、合肥等市已全部排完,受涝严重的滁州、巢湖已排出57%的受涝面积。
由于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滁河各类堤防和穿堤建筑物极易发生重大险情,滁河流域大多数水库水位仍然很高。为此,安徽省防指已经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加强滁河退水期堤防防守工作,继续坚持拉网式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做到险情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
此外,灾区民政、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也正抓紧落实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病能医,不发生疫病流行。
据统计,“凤凰”台风暴雨洪涝灾害目前已经致使安徽256.87万人受灾,9.13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决战滁河大堤36小时
新华社安徽滁州8月4日电(记者蔡敏、马姝瑞)滁河告急!7月31日夜至8月2日凌晨,安徽省滁州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洪水突如其来,滁河干堤几乎一夕之间散布开了30余处大小险情,最险处的大同圩龚庄段堤坝滑坡长达150余米,宽阔的堤坝被洪水泡松、拍散,滑坡塌方不断,堤坝最窄处竟只剩下一米宽……
灾情就是命令!从3日上午开始,3000余名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滁河干堤最危急的滁河大同圩龚庄段上。记者4日在现场看到一幅生动的抗洪抢险画卷。
“一二!加油!加油!一二!”
“右手托袋底,左手拎袋口!统一起来,加快速度!”
“那边散开些!别挤在一起转不过身沙包递不出去!”
“那边又有人中暑了,快送药送水!”
堤坝边,口号声、命令声此起彼伏。五颜六色的编织袋、土黄的草袋俯拾皆是,铺出了这块特殊的“战场”。两排战士面对面一字排开,绿色的迷彩服、橙色的救生衣就是这条“传送带”的底色,砂石袋、泥土袋从他们的手中一刻不间断地迅速传送到塌方堤坝的背后,再整齐地垒成方形的“土撑柱”,越垒越高,支撑着单薄的堤岸。
除了“土撑”,守候在现场的水利专家还想出了“分流”的办法,引出一两条小小的水渠,靠涓涓细流减轻洪水对堤坝的压力,防止长期浸泡可能导致溃坝。
“受到今年第八号台风的影响,滁河流域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点雨量超过百年一遇、面雨量达到百年一遇、各主要站点水位超过历史极值。”穿着解放鞋,戴着草帽的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介绍说,他作为现场抢险专家已守候在这里超过一天一夜,“在8月3号早晨,滁河干流大同圩龚庄段出现了重大险情,150多米堤岸整体大滑坡,滁河干堤眼看就要从这里决口,这也是今年我们抗洪抢险遭遇的最大险情。”
记者了解到,大同圩堤岸所保护的是4.6万亩农田以及7000余名老百姓的人身安全。一旦破圩,滁河洪水就会瞬间倾倒进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今年滁河防汛也将因此宣告失败。为此,安徽省防指发出了“死守”的命令,要求采取一切措施,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誓保滁河干堤不出现溃坝决口。
“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从3日下午开始,我们还是动员圩内群众全部紧急转移到安全地带,7000多人在10个小时内已全部转移完毕。”滁州市副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常务副指挥刘飞跃介绍说。
记者行车走在大同圩乡间路上,除了一些加入抢险的群众,已看不到一个农民。
他还分析说,目前抢险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如由于堤坝滑坡溃坝面太大,导致堤岸上工作面过窄,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不能投入过多人力,影响了进度。
“据气象预报,未来几天滁河流域可能有零星降雨,不会再出现集中强降水,这对大堤抢险加固非常有利。”刘飞跃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由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水利专家、当地干部群众共同组成的“抢险大军”已在滁河堤坝旁连续奋战超过36小时。
据水利部门预测,根据目前较为乐观的抢险进展,滁河大同圩龚庄段的塌方堤坝支撑工作可望于4日夜间到5日凌晨完成,其后将转入加固阶段。届时,这一滁河干堤最大的险情才可能得到彻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