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感动是最好的礼物"记中国地震灾区学生赴俄疗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记者吴晶)“感动,是俄罗斯朋友给予我们的最好礼物,也是我们收到的最多的礼物。”回想在俄罗斯疗养的日子,四川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初一学生任倩这样说。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异国,任倩和所有地震灾区的孩子都被这种感动包围着。自7月17日开始,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的1000名中小学生作为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客人,陆续赴俄罗斯6个著名的疗养地进行疗养。截至北京时间8月5日晚,他们已全部安全返回家乡。

    “这些天里,我想家但不忧愁,思念亲人但不孤单。”四川茂县民族中学初二的羌族学生蒋文鹏说。过去3个星期,蒋文鹏结识了好几名俄罗斯小朋友。虽然他们之间语言不通,但在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他们成为了“用眼神和手势便可以沟通”的朋友。

    赴俄疗养团总团长杨贵仁说,从学生们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感受着俄罗斯人的热情。“四川,我们与你同在”“中俄永远是朋友”……类似的条幅举目可见,俄罗斯学生自发用汉语喊着:“热烈欢迎中国朋友。”

    疗养之旅开始,中俄两国学生一起参加了升国旗仪式。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汗牛中学初一的藏族学生杨宇琳说:“俄罗斯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提供了帮助,我永远不会忘记。”

    开营仪式、体育竞赛、俄罗斯歌舞、儿童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俄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名赴俄罗斯疗养的中国地震灾区学生,都在充实而轻松的活动中逐渐忘却地震带来的恐惧和悲伤。

    最让同学们难忘的,还是在各疗养地举办的“中国日”“中俄文化日”等主题日活动。在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中国结,同学们亲手剪出的“福”字、鲤鱼,都让中国学生有了回家的感觉,也让不少俄罗斯学生“置身于中国之中”。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副州长德拉兹多娃说:“在这种交流活动中,俄中两国的孩子都大大增强了了解对方国家、与对方交朋友的愿望。”

    在新西伯利亚的“奥林波斯神”儿童疗养康复运动营,“中国日”活动分成“中国、中国”“中国体育”和“北京奥运”3个板块,在《论语》宣读、知识竞答等活动中,中国学生向俄罗斯学生展示了中国的悠久文化,介绍了北京奥运的基本知识。不少俄罗斯学生对学习中国的武术、剪纸、汉字和筷子使用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中国日”活动中,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的郑小鹏同学应邀向俄罗斯同学讲述了他在地震中的经历。之后,来自北川的学生演唱了歌曲《感恩的心》。

    “在场的俄罗斯朋友都哭了。”四川茂县民族中学初二的羌族学生吴祖芳说。“海洋”全俄儿童中心的园长告诉她,他们是为中国人的善良和坚强而感动。

    很多学生都为某个细节“感动”着:为了迎合中国孩子的口味,俄方工作人员特别为中国学生采购了辣椒等调味品;为了保证中国学生安全游泳,中俄双方老师的皮肤都晒得黝黑;为了让中国同学没有陌生感,俄罗斯学生提前练习基本的汉语对话……

    “受创的心灵开始愈合,空气中也有了一丝快乐的味道。”任倩在日记中写道:“生活,因为有了感动而变得更加美好,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也因有了感动而变得更加深厚。”

    根据中俄两国元首2008年5月达成的共识,今明两年,俄罗斯政府将共接待1570名中国地震灾区的中小学生到俄罗斯疗养度假。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说,不少在俄疗养的中国孩子表示将来要到俄罗斯学习、工作,要做中俄友谊的接班人,“中俄友谊的种子已经深深埋进他们心里”。

 
 
 相关链接
· 教育部圆满完成组织震灾区中小学生赴俄疗养工作
· 甘肃灾区赴俄疗养学生启程回国
· 告别"西伯利亚童话" 甘肃灾区学生结束赴俄疗养
· 我地震灾区儿童赴俄疗养夯实中俄友谊的社会基础
· 首批赴俄疗养的甘肃灾区学生在俄克麦罗沃州疗养
· 首批赴俄疗养的川、甘、陕地震灾区中小学生抵俄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