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出版 全书分6部分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8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隋笑飞)《新华社记者抗震救灾亲历记》一书近日出版。

    全书约47万字,通过“第一时间,突进”“黄金时间,救援”“废墟上,生命的坚守”“无边大爱,人性的光辉”“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等6个部分的近百篇文章,让读者看到一个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政府,一个临危不惧、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守望相助、爱心涌动的国家,也让读者看到“新华精神”的薪火相传与不断弘扬,感受到“新华社记者”这五个字的分量。

    打开这本书,第一节就是“第一时间,突进”,《向前采访,没有退路》《我们是一支“敢死队”》等让读者看到新华社记者的奋不顾身、义无反顾。随后,“黄金时间,救援”中的《追记在灾区的七天七夜》《灾难,刻骨铭心的人生课堂》等充分展示了新华社记者对灾区人民的情与爱。而阅读了“废墟上,生命的坚守”一节中的文章后,读者将充满对生命的感悟。

    张开双臂用躯体呵护学生的教师谭千秋、用乳汁拯救脱险婴儿的女民警蒋晓娟……在“无边大爱,人性的光辉”部分,《有一丝希望,就绝不放弃》《在废墟上创造希望》等向读者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人性的光辉、品格的崇高、精神的伟大。

    《含着泪的笑》《天灾无情,大爱无疆》等,这是“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一节中的文章,在这里,记者始终把笔、镜头和话筒对准广大人民群众。

    大灾,也是一次大考。这本书的最后一节“新华社记者,你的名字叫勇敢”向读者说明,考验面前,新华社记者交出的是一张合格答卷。  

 
 
 相关链接
· 新华社赴一线记者撰写汶川抗震救灾纪实图书出版
· 新华社记者震区采访手记:每一天,心都被感动着
· 新华社记者震区手记:我们的内心永不“换防”
· “用信息守卫生命!”—新华社记者汶川震区手记
· 新华社记者汶川地震灾区亲历:他们从震中映秀来
· 震区之夜——新华社记者进入汶川映秀镇首夜见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