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9月2日电(记者 徐旭忠)记者从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了解到,作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三峡库区175米水位线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可以满足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条件。
三峡库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为确保库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水库的安全运行,从2001年开始,我国投入40亿元专项资金,对三峡库区二期蓄水所涉及的地质灾害进行了治理。其中,重庆市的181个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治理项目于2004年下半年通过了国家级验收,确保了三峡库区如期蓄水、发电、通航。地质专家指出,三峡库区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发挥出了三大效益:一是基本消除了受135米水位影响的崩滑体灾害;二是基本消除了受135米水位影响塌岸灾害;三是消除了大量危及移民迁(复)建工程、城镇、港口码头、公路等的地质灾害。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重庆市根据三峡工程蓄水至156米的要求,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应急治理项目、搬迁避让应急实施项目方案,对所涉及的196个第一批三期地质灾害应急工程项目实施了治理,确保了三峡工程156米如期蓄水。
为了最终实现三峡工程175米如期蓄水,重庆市精心组织,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对三峡工程三期地质灾害第二批337个应急治理项目实施了治理,总投资12.54亿元,其中131个项目需新开工治理,48 个项目有175米水位线下治理工程。截至今年8月31日,重庆市三峡工程三期地质灾害第二批应急治理项目已基本完成。经阶段性检查验收和技术顾问单位评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涉水项目在三峡工程175米蓄水工况下能够处于稳定状态,可以满足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