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以人为本 抗震救灾—四川攀枝花市地震灾区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四川攀枝花9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 海明威 江毅)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地区发生6.1级地震。截至8月31日24时,这次地震已经造成攀枝花市5人死亡、受伤267人,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13万人。

    地震发生后,攀枝花市各部门及当地社会各界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迅即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

    目前,该市受伤人员已经全部得到免费救治,受灾群众已经全部得到应急安置,抗震救灾工作仍在紧张开展之中。

    “有吃的和住的,比较安心了”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拉鲊村,是这次地震的震中所在地。在地震中,该村431户房屋中30%的房屋完全垮塌,其余房屋全部成为危房。但由于转移及时,全村1818名村民中仅有6人受轻伤,目前尚无人员死亡报告。

    记者8月31日下午在拉鲊村看见,这里共分布着7个临时安置点,受灾群众正在领取方便食品和大米等救灾物资,群众的情绪稳定。

    79岁的彝族老大爷纳丙娘,目前居住在拉鲊村拉鲊小学的紧急安置点内,他家的4间土房在地震中完全垮塌。

    “幸亏跑得快,但是啥都没带出来。这些棚子是昨天晚上8点钟的时候解放军官兵来帮我们搭起来的。”纳丙娘说。

    拉鲊小学内的紧急安置点,都是由塑料篷布搭建的临时居住处。据该村村支书张国勇介绍,这样的集中安置点目前全村有7个,加上一些群众自己搭建的临时安置“棚屋”,已经将全部村民都妥善安置。

    “现在有住的地方和吃的东西,还是比较安心了。”33岁的拉鲊村村民马强说。他的2间房屋因地震而垮塌,目前也居住在拉鲊小学安置点。

    “地震发生以后,书记和队长就喊我们集中起来,不要再呆在屋子里头。”村民钱永辉说。

    据了解,地震发生后,拉鲊村干部就挨家挨户将所有村民集中在一起,躲避余震威胁,并着手搭建帐篷居所,为村民准备了热饭热菜,使群众情绪安定。

    31日下午,在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大龙潭村,由武警官兵搭建的17顶蓝色帐篷并排而立。

    “现在村里的老弱病残都住在这些帐篷里,而年轻人都住在自己搭的塑料棚里。”村民小组组长钱永辉告诉记者。

    大龙潭村的房屋多数开裂,在地震当晚所有村民都得到了应急安置。

    在拉鲊村,地震后全村44名党员已经紧急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他们戴着红色的袖标,穿梭在受灾群众中,为他们提供服务。

    此外,中国移动已经在大龙潭彝族乡的所有集中安置点内设置了免费电话,供受灾群众报平安。

    震后紧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队赴地震现场协助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民政部紧急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四川省民政厅工作组当日赶赴灾区,并紧急组织调拨救灾帐篷、棉被发往地震灾区。

    攀枝花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立即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主要负责人在短时间内奔赴主要受灾乡镇。

    为抢救伤员,驻攀枝花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攀枝花军分区当即组织了600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组成应急分队,攀枝花市公安局调集公安民警、消防官兵2000余人,赴受灾地区开展救援工作。

    此外,医疗卫生、防震减灾、交通、建设等多支专业救援队也已在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地区,实施救援。目前,由民政部门调拨的食品、饮用水和1500顶救灾帐篷等救灾物资已经调运至受灾地区并陆续发放到灾区群众手中。

    截至目前,当地救援队伍还未发现有被掩埋的群众以及失踪的群众,267名伤员已经全部得到免费的救治,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的6.13万名群众,已经通过帐篷、简易棚屋、投亲靠友等方式,全部得到了应急安置,灾区群众的饮食得到基本保障。

    目前,当地环保、医疗、水利和国土部门的工作队正密切监视、监控灾区环境、卫生和水利、地质灾害,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而气象部门正加强抗震救灾期间的气象监测和预报。

    攀枝花地震灾区已经接收到第一批社会捐赠物资,含帐篷80顶、棉被600床等。据记者了解,社会捐赠仍在源源不断向灾区送来,而四川省紧急调拨的救灾物资也将在近日陆续抵达。

    为确保所有中小学师生人身绝对安全,攀枝花市已决定该市近500所中小学全部推迟7天开学,以开展学校校舍的安全排查和鉴定。

    目前,该市的公共设施应急安全排查和鉴定正在紧张开展,之后将对民用建筑展开安全鉴定。

    信息及时公开

    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左右,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局就通过广播电台等渠道向该市市民如实通报了地震信息,及时消除了市民的恐慌情绪。

    8月31日上午,记者在攀枝花市体育场看见,许多群众仍在这里跑步、锻炼身体,生活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地震发生后,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啥时候有政府的权威消息出来,因此一直在楼下听收音机。”攀枝花市凤凰西街的居民孟繁荣对记者说。

    他说,当时群众几乎都在街道上避灾,但是听到政府不断通过广播发布的消息后,居民于21时前基本都返回到家中休息。

    “当时就好像有汽车开进了房子里,轰隆隆地响。我立即钻进了厕所,等晃动停止后就跑到了楼下。”攀枝花市凤凰小区的居民张梦对记者说。

    “后来听到政府及时发布了消息,震中在距离市区50公里的地方,而且地震专家也预报了近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我就回到家里了,晚上也在家里睡的。”张梦说。

    “政府的权威消息很重要。我们老百姓都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学到了一些防震知识,可以做到自我保护。”她说。

    8月31日上午11时,攀枝花市政府召开了震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1日下午3时,该市又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震后新闻发布制度的形成,全面有效地向社会公众公开震情和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

 
 
 相关链接
· 至1日12时财政部门已投入抗震救灾资金671.69亿
· 截至9月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6人遇难
· 四川省地震灾区开学见闻特写:感恩 让我们奋进
· 抗震救灾·动态:2500名安县受灾群众在辽宁就业
· 四川青川地震灾区39名初中生在广西南宁免费就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