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青岛9月7日电(记者薛文献、徐冰)北京残奥会帆船比赛将于8日在青岛开赛,青岛奥帆委在奥运会结束后的短暂时间内迅速完成了指挥体系、人员计划、场馆无障碍设施、竞赛场地、竞赛技术设施、竞赛物资进出场、场馆及城市形象景观等7大方面、500多项转换工作,从细节出发,处处考虑残疾人运动员和残疾人士的特殊需求,处处充满对残疾人的尊重、关怀和爱心。
竞赛组织: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
残奥帆赛将于9月8日至13日在青岛举行,比赛项目为单人龙骨艇(2.4米级)、双人龙骨艇(SKUD18级)、三人龙骨艇(索纳级),将产生三枚金牌。共有来自25个国家的80名运动员、41条船艇参赛。出于安全考虑,参赛帆船全部选用龙骨船,龙骨底下的压铅可以保持船体良好的大倾角稳定性,不会翻船。
残奥帆赛竞赛主任曲春介绍,在竞赛组织方面,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特点和历届残奥会的比赛惯例,沿用了传统的赛制。每轮比赛有标准时间,残奥帆赛做了微量的调整。为加强安全保障,在无障碍浮码头增加安排6名救生员,另外在每个场地安排三条救生船。运动员上岸时,有6套小型的起吊杆进行船只搬运。海上颁奖平台的坡道也进行了改造,坡度从原来的6:1改成10:1。

9月7日,在启动仪式上,执旗手手持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入场。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赛场服务:体现尊重与关爱
曲春说,青岛奥帆委在奥帆赛场馆原有医疗站点基础上,在无障碍下水坡道处增设一个医疗急救点,便于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医疗救治。在观众大坝和主题公园安排有红十字会医疗志愿者。
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安检,奥帆委在奥帆中心安检口设置残疾人运动员安检专用通道;实行“干净区到干净区”的安检政策,安排车辆将集中抵达机场的残疾人运动员直接送至场馆内,避免重复安检;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运动员采取安检人员登车验证、手检的安检模式,给予被检人员充分的尊重和方便。
青岛奥帆委还邀请国际残帆联的技术代表进行岗前助残技能培训,重点帮助志愿者完成从奥帆赛的“随时服务”到残奥帆赛的“征求意见后再帮助”的观念转换,使各类志愿者的服务工作更加专业和人性化。
在此同时,青岛方面还增设轮椅记者专用接待台和工位等设施,提供14条媒体船、90个采访位,并提供准确、专业、高效的即时引语等新闻服务。
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奥帆中心内的5个餐厅还调低取餐台,餐椅设置都方便轮椅人士用餐,在比赛日提供高质量餐饮服务及水上餐供应。又在陆域观众区(即观众大坝)提供免费轮椅等人性化服务。
城市运行:凸显人文关怀
曲春介绍,为做好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和各国贵宾的抵离工作,奥帆委组织了9辆无障碍礼宾车、20辆无障碍出租车、一辆无障碍电瓶车为各客户群提供无障碍交通服务,为各运动队提供专车服务。
青岛市民航、机场、铁路等部门为参加残奥帆赛的各类客户群提供无障碍抵离服务,为各运动队赴京参加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提供优质包机抵离服务。
同时,青岛市还设计了9条城市游览线路和三条奥帆中心参观路线,在重要景点提供5种语言的讲解服务,预计可接待10多个残奥大家庭贵宾团组来青观摩赛事。
青岛残奥分村:人性、个性、尊严
新华社青岛9月7日电(记者徐冰、薛文献)目前,参加北京残奥会帆船比赛的25个参赛队、160名运动员、随队官员以及15名国际技术官员、31名国家技术官员都已入住残奥分村。作为残疾运动员在青岛的家,这里处处洋溢着脉脉温情,体现的是人性、个性、尊严。
奥运会后,青岛残奥分村重点加强了无障碍设施客房的改造和更新,30间无障碍客房能够完全满足参加残奥帆赛的轮椅人士的需求。另外无障碍设施、景观也全部转换到位,增设了轮椅假肢维修点,随时为运动员提供免费的假肢修复、矫正和轮椅维修服务。
青岛奥帆委常务副主席、青岛残奥分村村长臧爱民说,从8月30日正式开村以来,残奥分村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了25大类、93项人性化、个性化、细微化的服务。从一登记入住,就做了非常矮的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服务人员蹲在那儿甚至半跪在那儿给大家办手续。上楼梯有盲文的、低位的电梯按钮。30个无障碍房间的所有设施都作了相应的调整,如调低床的高度,选用特殊的床垫等,均能符合残疾运动员的需求。
臧爱民说,为方便轮椅人士就餐,残奥分村的取餐台都调低高度,健身、游泳区域也设了专门的助残坡道,银行的服务台、电话等方面,也都进行了特殊设置,“只要残疾运动员在残奥分村吃、住、行各方面有需求,我们全部都考虑到,而且都进行了完善”。

9月7日,北京奥运会女子射箭冠军张娟娟在青岛残奥帆赛启动仪式上点燃火炬。当晚,北京残奥会帆船比赛启动仪式在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主题公园举行。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
为生命插上梦的翅膀――北京2008年残奥会帆船比赛启动仪式速写
新华社青岛9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 薛文献 徐冰) 伴随着“哗-哗-”的浪涛声,一位勇敢的少年驾驭着帆船,缓缓驶向大海,在惊涛骇浪中经受风雨的历练。灯光渐渐变暗……当再次亮起时,小男孩已经长成健硕的男青年,意气风发地驾驭着风帆驶向宽广的天际。
这充满梦幻色彩的舞蹈《梦帆》,拉开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帆船比赛启动仪式的序幕。小男孩的梦,也是所有参加残奥帆赛全体运动员的梦。
7日晚19时30分,残奥帆赛启动仪式在青岛奥帆基地开始,参赛的25个国家和地区的旗帜、运动员代表先后入场,并升起残奥会会旗。本届残奥帆赛将产生3块金牌。
相聚青岛,在这片蓝天碧海,让梦想踏浪扬帆;从这方爱的土壤出发,让理想插上梦的翅膀远航。
依然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上,一大群“海鸥”迎风展翅,在风浪中奋勇搏击,表现出血肉之躯所蕴含的激动人心的精神力量――《超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李琛深情演绎一曲《来吧》:“同样的命运让我们相逢,顽强的信念正在升华,成功与失败只是一刹那,我们要勇敢去面对它……来吧,来吧……我们一起相聚在2008!”旋律铿锵有力,表达了所有残疾人运动员为实现梦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感人情怀。
紧随祝福的歌声,艺术家专门为本届残奥帆赛启动仪式创作的歌曲《辉煌梦想》响起:“海阔天空,风帆依旧飘扬;激情梦想,瞬间就是辉煌”。全体演员身着各种服装汇聚成五彩的海洋,簇拥着五大洲的歌唱演员铺满舞台,代表五大洲心手相连。人们在歌声中旋转、拥抱,紧握的一双双手高高举起,一起向往着辉煌的梦想,把启动仪式推向高潮。
30分钟的文艺表演《让爱起飞》接近尾声时,激动人心的一刻到了:取自北京残奥会的火种来到仪式现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射箭冠军张娟娟手持火炬,走向舞台正中央,等巨大的LED墙打开后,引燃印有残奥会标志的圆形引火器。
引火器周身喷出一圈火焰,缓缓升起,至最高处时,喷出13条由特殊烟火制成的焰火,这些焰火如沿轨道同时飞向226米外,点燃了庆典火炬。
13条火龙代表着13届残奥会,更代表着所有残疾运动员拼搏的精神、不屈的品格。
雄壮的音乐响彻夜空,清脆的炮声震撼云霄。一朵朵礼花在青岛奥帆中心上空喷薄绽放,色彩斑斓,光耀海天。现场观众瞩望圣火,群情振奋。
祝福你们,所有的残疾帆船运动员――扬帆青岛,梦想成真!为生命插上梦想的翅膀,向全世界献上一个个精彩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