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盲聋沟通无障碍 爱心回报社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马向菲)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早已蜚声海外,2004年雅典残奥会闭幕式上中国八分钟里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表演让更多的国人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也让艺术团与残奥会结下不解之缘。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艺术团演员的身影无处不在。盲人歌手杨海涛用中、英文演唱《天域》;盲人钢琴家金元辉在《四季》节目中弹奏肖邦的《即兴幻想曲》;109位艺术团聋人舞者与汶川地震幸存的小姑娘李月共同演绎《永不停跳的舞步》。

    走进艺术团,人们立刻会发现,153位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各有特长的演员和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团长邰丽华和工作人员们把小演员称为“孩子们”,而小演员彼此都是“兄弟姐妹”。这些成员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10岁,艺术团平均年龄18岁。

    盲、聋沟通无障碍

    如果一位盲人和一位聋人在一起,他们怎么沟通?“千手观音”领舞,现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笑着用手语“说”:“不成问题。”

    这些孩子们虽然身体有些不便,但与同龄健全孩子的爱好没有不同,他们也喜欢玩电脑,使用QQ网络聊天工具上网聊天,“网聊”是他们沟通的方式之一。

    邰丽华又说,盲人孩子的听力异常敏锐,聋孩子平时发出的含糊不清的声音他们都能辨别出是什么,所以用“声音”沟通是另外一种方式。

    最奇妙的是,很多盲孩子还学会了手语,比如盲人笛子演奏家毛镝,手语用的特棒,甚至连比有的手语老师都好。“所以有的新来的手语老师还要请教我们这些盲孩子呢,”邰丽华十分骄傲地介绍说。

    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并不止于此,他们平时一起玩,踢足球,看电视,感情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常年一起生活,孩子们之间非常默契。平时出门,聋孩子会牵着盲孩子。排练结束后,聋孩子主动将盲孩子和坐轮椅的孩子带出排练厅,并迅速收拾好排练用的乐器等物品,很快排练厅就恢复整齐。

    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艺术团中,对艺术的追求将所有人紧紧联系到一起。年长的艺术家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无私地传授给年轻的演员,艺术与爱心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

    在开幕式《永不停跳的舞步》中,原来计划使用123位艺术团的舞蹈演员和手语老师,但开幕式时根据现场舞台情况改成109人,于是邰丽华与另外11位年龄大一点的演员和两名手语老师退了下来。

    参加残奥会开幕式的机会就这样让了出去,邰丽华没有太多遗憾。她说,她们这些年龄大些的看到年轻一代已经达到了她们的艺术水平,表达出她们心中的梦想,感到很欣慰。

    她回忆9月5日在排练厅最后一次彩排的情景时,心情还是无法平静。那时,大家都知道第二天就要到“鸟巢”演出,状态非常非常好,每个动作都那样整齐,有感染力。她们十几名退出的演员坐在一边看,感到了震撼。

    “怎么形容呢?仿佛身上的汗毛都立了起来,”邰丽华说。

    排练结束后,她们都哭了。“我们都知道彼此心中的梦想,这些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她们用舞蹈把我们的梦想都表现出来了,”邰丽华说。

    “她们参加演出,等于延续我们的梦想,”她说。

    这样的氛围让艺术团成员无法不热爱这个大家庭。年龄最小的舞蹈演员汪伊美说,她觉得能进入艺术团特别幸运。手语主持姜馨田说,她觉得和大家在一起的生活特别愉快。而杨海涛则说,艺术团的快乐生活让他变了个人,从原来的内向沉默变得爱说爱笑。

    爱心回报社会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得到社会很多的关注,每年许多场演出,让演员们马不停蹄。自从1987年建团以来,艺术团已经出访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仅去年一年就出访了1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50多场表演。

    今年7月31日到9月20日之间,他们要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客人奉献40多场演出,之后他们将兵分两路,分别到日本和美国表演。

    精彩的演出为艺术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这些得到关爱的成员们带着感恩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去年,艺术团成立“我的梦”和谐基金,从演出收入中注资10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金,迄今已经捐赠出35万美元和260万元人民币。

    “回想艺术团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帮助我们。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邰丽华说。

 
 
 相关链接
·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 广西:从住房就业法律帮助等方面保障残疾人权益
· 四川广安数万残疾人收看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
· 永远与春天同行——中央领导关心残疾人事业纪实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