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11日电(记者王蔚、张建松)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11日正式成立,28位考察队员将登顶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完成建设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的任务。
11日,国家海洋局在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举行了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建设动员大会,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到会并讲话。
最近,国家海洋局审议批准了第25次南极考察总体方案,第25次南极考察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面有序展开,作为本次考察的核心任务,南极内陆站建设无疑是南极考察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项目。
新组建的南极内陆考察队是历次内陆考察以来人员最多、规模最大、承担任务最为艰巨的一支队伍。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曾于2005年带队首次成功问鼎冰穹A地区的李院生此番再次领衔出征,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的夏立民和宝钢金属有限公司的李侍明担任副队长。根据计划,本次考察队将执行236平方米内陆科学考察站生活区、科研区的建设任务,并开展冰川、天文、测绘等学科观测与研究。
动员会上,李院生队长代表此次南极内陆考察队在会上宣誓。他说,执行此次任务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全体队员将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誓保南极内陆站胜利建成。
孙志辉局长高度评价了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内陆建站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指出,在南极内陆建站面临着物资运输难度大、施工环境恶劣、建设工期短等一系列困难。但他表示相信,考察队员一定会不辱使命,安全、顺利、圆满地完成建站任务,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将于2008年10月出征。

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主体建筑雏形已现
新华社上海9月10日电(记者王蔚 张建松)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将建立的中国第一座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主体建筑雏形10日在上海亮相。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一行实地视察了预安装好的科学考察站建筑。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将由2008年10月出发的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冰穹A地区建设完成。
孙志辉局长表示,这将是国际南极考察史上的一大壮举,将实现中国对南极的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南极内陆腹地深入的历史性跨越。
海洋局:我国第一份南极内陆站全面环评报告完成
8月20日,我国南极内陆站建设最终全面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顺利完成,并已分送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和在网上公开。这表明我国拟在南极建设的首个内陆站已完成议定书规定的环评要求和程序,体现了我国全面履行国际义务,切实保护南极环境的积极态度。
我国将于今年10月前往南极冰穹A区域建立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这是我国极地考察“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实现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从南极大陆边缘向腹地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也将是我国对国际极地年作出的杰出贡献。1998年生效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规定,在南极地区开展的活动,如果可能产生大于轻微和短暂环境影响的,必须进行全面环评,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完成全面环评草案和最终全面环评报告。
在南极内陆建站将实现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
新华社西藏羊八井8月6日电(记者 刘奕湛)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南极内陆建站,将实现我国极地考察事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陈连增说:“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这是当今国际南极科考史上的一大壮举。目前,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多数站建在南极边缘地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和德国这6个国家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了内陆科学考察站。”
海洋局:南极科学考察将从南极边缘向内陆扩展
新华社拉萨8月2日电(记者刘奕湛)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2日表示,第25次南极内陆考察将建立我国首个内陆考察站,这也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工作即将从南极边缘地区扩展到南极内陆。
2日,国家海洋局一行到达拉萨观看了南极内陆考察预选队的训练情况,并与自治区领导进行了会见。
陈连增说,第25次南极内陆考察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那里海拔4093米,与西藏羊八井的海拔高度相似,选在这里训练,就是为了让队员更好地适应内陆作业环境,更好地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