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61家奶制品企业考虑奶农利益 敞开收购原奶
新华社济南9月23日电(记者 吕福明)记者23日从山东省经贸委获悉,目前,山东已要求省内61家奶制品生产企业开足马力,抓好奶制品的生产加工。在原奶收购中,奶制品生产企业要充分考虑奶农利益,没有正当理由,不得拒收。
山东是畜牧业大省,也是奶制品消费大省。在当前一些市场奶制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山东省积极做好省内婴幼儿奶粉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处置工作,努力安排好奶制品企业生产,组织好市场供应,促进社会稳定。
山东省近日提出四项措施:一是切实抓好奶制品生产。二是认真做好问题奶粉处置工作。组织流通企业积极稳妥地做好问题奶粉及奶制品的下架、退货和召回工作,采取班子成员包商场、包任务,深入商场、超市,协调指导流通企业做好问题奶粉处置工作。三是确保奶粉市场供应。加强奶制品市场监测,迅速摸清奶粉货源供应情况,制订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四是抽调精干人员,组成9个督查组,深入全省17市地奶制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进行督察。
据记者了解,问题奶粉事件对市场上奶粉销售带来一定影响,但对居民鲜奶需求影响较小。在济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明确向社会发布信息,经全面现场检查后,除济南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按要求进行停产整顿外,没有发现当地其他生产企业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居民可放心消费。
河北唐山出台生鲜牛奶加工奶粉补贴办法
新华社石家庄9月23日电(记者 李俊义)为解决唐山市散养奶牛生鲜牛奶加工销售问题,近日,唐山市出台生鲜牛奶加工奶粉补贴办法,最大限度降低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件给奶农带来的损失。
据介绍,此次补贴的对象是唐山市的中小型奶粉加工企业。从9月16日到10月18日,凡为奶农代加工奶粉的企业生产每吨标准奶粉补贴4500元,其中,市财政补贴2000元,县级财政补贴2300元,奶农自己承担200元。
乳业经济是唐山市农业经济的龙头产业之一,目前存栏奶牛48万头,日产鲜奶4100吨,存栏量和产奶量均居河北省首位。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唐山市部分地区的奶农出售鲜奶困难。
据了解,除出台补贴办法外,唐山市还采取了与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对接,就近靠挂挤奶大厅、牵牛入区、散奶加工奶粉等做法,解决鲜奶销售问题;鼓励各乳品加工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唐山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饮用健康合格鲜牛奶,为奶农渡过难关出自己的一份力。
各地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全力确保乳制品安全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为确保乳制品安全,连日来,各地质量监督部门已抽调专人对乳制品企业进行驻厂监管,并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全面加强对乳制品的质量监管,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河北省质监系统抽调324人组成110个驻厂工作组,对全省所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实施了驻厂监管,针对部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实行对口服务,加强对乳制品生产的质量控制。
根据河北省政府统一部署,河北省质监局日前出台了《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帮扶企业的具体措施》,通过十大措施推动企业扩大生产,确保生产质量,保障市场供应。
这些措施包括:组织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对企业进行巡回诊断,在企业的质量管理、生产条件、工艺布局、出厂检验、突发事件技术支撑等方面开展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加强三聚氰胺检验能力,对出厂产品进行批批检验。宣传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引导企业规范使用食品原料和添加剂。帮助企业加强台账管理,完善销售台账,确保出厂产品可追溯。向企业员工传授讲解操作规程,查找生产过程管理漏洞,帮助企业完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组织专家对奶牛养殖户开展奶牛养殖标准化生产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从源头上解决原料奶质量安全问题等。
山东质监部门全面开展对各种奶制品的监督检查,严格监督企业把好原料奶进厂关,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严把产品出厂关。目前,已抽调352人对全省所有乳制品企业进行驻厂监管,并对重点企业实施视频监管。
记者在位于山东省质监局的山东省食品安全预警指挥中心看到,莒县百慧乳业公司等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车间正处于视频监视画面中。
山东省质监局科技处处长田亮光介绍,为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山东质监部门在加强区域监管的同时,大力推进乳制品生产企业视频监管系统建设。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将企业视频监管信号与质监部门的网络联通,对重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车间、化验室等重点部位进行视频监管。
同时,山东省质监局着力提高检验检测能力,统筹调配全省检验资源,加班加点对各乳制品生产企业送来的产品样品进行检测。
黑龙江省质监部门加大了检测力度,确保各企业出厂乳制品安全。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超武介绍,目前黑龙江省已向全省13个地市派出了督查组,并向全省102家企业派出驻厂监管员,每个企业派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和技术检测人员,对企业出厂奶粉、液态奶和其他乳制品做到批批检测,不留死角,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危害百姓。
据介绍,黑龙江省已要求所有生产乳制品的企业必须对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的检测,各企业可自行选择各地市有检测能力的权威机构进行检测。黑龙江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还对各企业定期进行抽检。
黑龙江省还要求全省各地迅速采取措施,全面开展全省奶站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生鲜奶质量。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黑龙江省将强化畜牧饲料质量安全工作,完善饲料执法队伍,从源头上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为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天津质量监督部门近日对企业展开了24小时全程监管。
记者从天津市质量监督局了解到,乳制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加大了对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对涉及天津市企业的已出厂和库存的不合格产品全部收回、封存、销毁,按有关规定责令其停产整顿并依法严肃处理。天津市质监系统还对全市20家乳品企业派驻专人,对原料奶入厂到产成品出厂实行24小时全过程监管,督促指导企业严把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关,杜绝不合格的原料奶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成品出厂,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参与采写记者:吕国庆、张涛、王志、程子龙、王希、徐宜军、王春雨、孟华)
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8个联合督导组分赴各地督导奶站清理整顿工作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董峻)农业部23日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组成8个联合督导组,由农业部带队,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宁夏、新疆、陕西等16个奶牛和饲料生产主产省(区、市)和部分非主产省(区、市),督导奶站和饲料清理整顿工作。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督导组的核心工作有四项:
一是摸清情况。通过深入农户、养殖场、饲料厂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各地奶站现状登记造册情况,以及生鲜奶收购变化情况。
二是督促整顿。详细了解各地开展奶站专项整治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落实情况,包括工作方案和计划的制定情况,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情况,通过督导推动和加快专项整治工作进度。
三是推动监管。深入了解目前奶牛养殖生产环节和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情况,包括养殖投入品记录情况,奶牛饲料企业原料购买和使用记录情况,原料和成品饲料抽样检测情况,以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等;督促各地落实生鲜奶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四是解决问题。通过督导调研,切实了解奶农在生鲜奶销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清理整顿工作中的难点,研究判断形势发展的态势和事件对产业的影响;对如何建立奶牛饲养和奶站监管长效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动问题解决。
各地下架退市问题奶制品7074吨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张晓松)来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3日上午9时,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217.6万人次,检查奶制品经营主体600.7万户次,下架退市问题奶制品7074吨。
这些奶制品包括,不合格奶粉4246.7吨,不合格液态奶1562.1吨,9月17日以前清查的三鹿牌婴幼儿奶粉1265.2吨。
此外,各级工商机关共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31万件,为消费者退换奶制品614.5吨,其中奶粉576.3吨,液态奶38.2吨。
根据有关部门通报,共有69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以及24个批次液态奶含三聚氰胺。为此,工商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工商机关对市场上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液态奶,立即责令经营者停止销售、下架退市。
据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知发出后,全国工商机关迅速开展市场清查,对涉及问题奶制品坚决停售和下架退市,并严格封存,登记造册,实行专人专责跟踪全过程监管,严防问题奶制品再次流入市场。
质检系统1644个监管组进驻乳企严把质量关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徐博、蒋旭峰、张丽娜)记者23日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国质检系统1644个驻厂监管组全部进驻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387个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乳制品监管工作。
工作组要求,驻厂监督员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做好工作记录,把好生产关;企业要尽快查找问题原因,尽快落实整改措施。企业纷纷表示,将本着为消费者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加紧整改,力争做到没有100%的把握,原料不进厂,没有100%的把握,产品不出厂。
据了解,在各地市,工作组深入乳制品生产企业,实地调查了解企业整改落实情况,认真检查生产工艺、卫生环境、实验室检测能力、原料进厂检验、在线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及产品物料台账等环节,并随机抽取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检验报告、销售记录等资料进行查证。
天津市质监局为统一驻厂监管要求,紧急编制了驻厂工作手册;广东省质监部门针对液态奶制品生产企业“夜间生产、凌晨出货”的特点,对原料和产品实行“夜间采样、优先检验”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对原料和产品进行检测,将原料和产品在检验环节的滞留时间降至最低。
23日下午,记者在伊利金山奶粉厂看到,这里的5名驻厂监督组工作人员正在汇总一天来的工作情况。前来督察工作的负责人李红军告诉记者,最近几天驻厂监督员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工作,要查清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产品的品种、规格、型号。当前主要是监督企业生产原料、原料奶添加剂的采购、验收、检验和使用情况,以及是否使用违禁原料,原始记录是否完整。
针对乳制品企业目前存在的检测能力不足等困难,质检系统检测机构尽力为企业提供委托检验,以解企业和奶农之忧,把住不合格产品出厂关。企业在最大限度启用检测设备的同时,纷纷采取“人盯人”亲自监管奶源的方式,从挤奶、装罐、运送、入厂整个过程都派专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