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一名工作人员正在上海一处奶牛饲养基地内为奶牛消毒。“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上海市农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执法监督部门高度重视奶制品的质量安全,所有在沪奶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全部实现了质监技术人员的驻场监管,奶制品的运输配送和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也纳入了各职能部门的过程管理体系。 据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9月17日到9月25日,在沪奶制品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的989批次6548吨奶制品经质量技监部门检验均未检出三聚氰胺。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各地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从奶制品生产销售各环节严把质量关,努力打造让百姓放心的消费环境。
26日下午,在家乐福天津南开区一家超市内,正在选购液态奶的王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对国产品牌还是充满信心。目前超市各个品牌的货源都比较充足,挑选余地很大。
天津华润万家大型综合超市行政部经理田乃琳介绍,超市一方面将监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批次奶粉全部下架,确保超市的奶粉质量安全;同时超市客服部门面对顾客经常性的咨询,将“问题奶粉”的品牌、批次予以公示,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购买。
田乃琳说,随着监管措施落实,目前超市的奶制品销售已经稳定,百姓对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正在恢复。为了确保市场供应,超市已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联系进货商组织货源上面。
记者26日在石家庄市一些超市采访发现,奶制品专柜对合格奶都进行公示,并设专人答疑推介,让顾客放心消费。石家庄市保龙仓超市卓达店超市奶制品专柜,不但张贴着国家质检总局公示的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名单,还张贴着工商部门消费提示:经工商部门检查,目前货架上没有国家质检部门公布的含三聚氰胺乳制品,请广大消费者放心选用。蒙牛、伊利等品牌合格产品在这里摆放整齐,不时有顾客前来咨询。一个工作人员说,每个厂家生产的产品批次很多,凡不合格的奶制品早已全部下架,目前店内销售的奶制品是经权威部门检验合格的批次。
在石家庄市北国超市翟营大街店,一位大妈在对照着公示名单选购乳制品。她说,家人有喝奶的习惯,刚出事那会儿也不敢喝了,政府部门整顿措施不断加大,她相信现在的奶是让人放心的。超市工作人员王红霞指着几个牛奶品牌的质检报告复印件说,并不是所有奶都有问题,经过严格检验的合格奶是信得过的。她告诉记者,工商部门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进驻各家商场,督导检查奶制品状况,凡经检验合格的奶制品,工商部门都会给商场出具合格奶制品的证明,并公示于商场奶制品专柜。

9月26日,上海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正在一家超市内抽检奶制品。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连日来,上海在设立56个定点退货点、确保问题乳制品退货渠道畅通的同时,及时公布合格乳制品信息,目前鲜奶、常温奶、酸奶等市场销售正逐步回升。
26日下午,记者在位于金沙江路的农工商超市118店看到,超市专门开设了“问题奶粉退货处”,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2家企业、69个批次问题产品清单被张贴在醒目位置。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消费者手中的问题乳制品,不管是不是农工商超市销售的,也不管有没有发票等销售凭证,超市都可以办理退货、退款。目前在上海,像这样的定点退货点共有56个,全部设在大型连锁超市内。另一方面,为了让消费者及时掌握合格乳制品的相关信息,从24日起,上海每天公布经检验合格出厂的乳制品名单。
新疆麦趣尔乳业集团、西域春乳业公司等12家乳制品产销企业日前向新疆各族消费者承诺:努力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乳制品市场,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让消费者满意的答卷。
新疆麦趣尔乳业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李景迁说,我们现在执行三级检测制度,从奶牛的疫病防治、科学养殖,到原料乳的进厂把关以及出厂检验的层层环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贸委主任王永明表示,虽然目前新疆奶制品行业还没有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成分的产品,我们仍要开展好奶制品加工企业检查和整顿工作,确保产品100%检验,杜绝不合格的原料进入生产环节。

9月26日,两位市民正在一家超市内选购牛奶。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陕西省25家骨干乳品企业日前在西安联名签署了《乳品企业质量承诺书》。他们承诺,一定以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为重,不使用非食品用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掺入三聚氰胺的原料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范生产,严把原料、生产和出厂检验三道关,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乳品。
贵州省质监系统对正在生产的12家乳制品生产企业全部进行了现场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料进货把关和验证情况,特别是检查现场是否有三聚氰胺存在,同时还对企业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管理等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表明,贵州省乳制品生产企业均能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完善,原料进货均有较为严格的验证制度和验证记录。(记者潘莹、张涛、徐岳、毛海峰、杨眉、俞丽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