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7日,北京对口支援医疗队的医生在给一名孤老义诊。当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北京对口支援四川什邡市指挥部工作人员和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什邡市社会福利救助中心,给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送去重阳礼物——义诊、粮油和文艺表演。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记者 李菲)北京有这样一支老年街舞队,与年轻人一样穿着鲜艳的宽松衣服,戴酷劲十足的头巾,用最流行的音乐跳最高难度的舞步。其领队68岁的武英还与年轻人一起参加全国性的体育舞蹈比赛,并且得了冠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老龄事业从蹒跚起步到快速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老龄事业走向新起点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之初,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毕生精力的老年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党和政府始终牵挂着关系到亿万老年人切身利益的老龄事业……
为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党和政府不断地设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出台了一个又一个惠及老年人的政策、法规……
1982年10月,我国第一次成立了《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
1996年8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关于老年人的法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999年10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2000年8月,国务院在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
2005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
200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
自此,中国老龄工作机构框架基本建立起来了。伴随着汹涌而至的“白发”浪潮,我国的老龄工作组织机构从小到大,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在改革中一路前行。
自此,我国的老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了,标志着中国的老龄事业步入了正确的轨道,开始走向新的起点。
始终着力解决老年人“养”和“医”

10月7日,海口公安边防支队的女警官在海口市仲恺村慰问97岁的老人郭秀姑。当日是中国传统佳节重阳节,海口公安边防支队开展“重阳佳节情暖老人”活动,干警们为辖区的特困老人和“空巢”老人分发节日礼品,让老人们感受重阳佳节的温馨。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 摄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关乎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也是老龄工作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心系老年人,始终着力解决老年人“养”和“医”的问题。
1992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6.8亿元,2007年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7834亿元,增长了24.7倍。
2000年,国家用于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支出34.5亿元;截至2007年底,国家共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78.9亿元,增长了10.9倍。
2008年中央预算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2761.61亿元,比2002年增长2.91倍。
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1994年全国卫生事业费是146.97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 增长了5.66倍。
截止到2007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达1.94亿人。2008年,国家安排资金27亿元,用于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国98%地级以上城市、93%市辖区和一半以上的县级市,普遍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一组组数据彰显出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

10月7日,工作人员在给地震灾区孤老发食用油等慰问品。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 摄
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53亿,占总人口的11%以上。调查显示,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占5.0%。已经达到194万,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高达370万。
如何让老年人有尊严地活着,怎样让老年人的晚年安康幸福?随着改革开放,党和政府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保障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从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之路。
――上海作出了年增加养老床位10000张的近期规划,出台了不分国办民办,对新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市政府补贴5000元、区政府补贴5000元的扶持政策。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出台了收养老人的床位补贴政策。
――天津市民办养老机构占全市养老机构的90%以上。
――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7.2万处,其中:街道社区服务中心10222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50116个,社区从业人员242.2万人。全国共有收养类福利单位4.4万个,拥有床位251.3万张,是1988年的3.53倍。
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各地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养老服务业如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
促进老年人共享社会精神文明成果

10月7日,一位老人在玩套圈游戏。当日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海口市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敬老游园活动,各种文艺表演和趣味游戏让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喜笑颜开。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文化事业,努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共享社会精神文明成果。为了让广大老年人展现自己的风采,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不遗余力地为老年人创造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建立城乡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设施)达到67万多个,建立各类老年活动室37.7万间。
――全国各级各类老年文艺组织达到6万多个。
――截至2005年底,中国的老年大学(学校)已发展到50811个,在校学习人员442.2万人,开设专业课近百门,主要包括书法、绘画、外语、计算机操作、历史、家教、烹饪、养生保健等。
――截至2005年底,全国县以上各级行政区划、70%的城市社区和50%的农村乡镇建立了老年人体育协会。近年来,国家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成全民健身工程(点)3万多个。
广大老年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科学、文明、健康的方式,在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里愉快、幸福地生活着……

10月7日,一位老人在玩滚铁环游戏。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参与社会发展是老年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是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高形式,也是个人终身发展和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目前,全国性老年群众组织有30多个;基层老年群众组织424949个,其中城镇52239个,占社区居委会的66.5%;农村372710个,占行政村的56.25%。
据统计,城市老年人参加过社会公益活动的超过五分之一。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从2003年起开展的“银龄行动”,为受援地群众治病20多万人次,培训医务骨干和中小学教师3.8万人。目前,全国开展“银龄行动”的省份已扩展至24个。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老龄事业走过风雨、迎来辉煌。未来我国的老龄工作一定能传承精彩,续写华章;老龄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