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奋力开创妇联工作新局面
推动我国妇女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妇联组织进一步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及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的作用。时代在召唤,使命更光荣。今后五年妇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围绕实现今后五年妇女发展的目标,更加注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依法维权,更加注重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大力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扎实做好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团结动员亿万妇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把握发展机遇,引领妇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建新功。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妇联要紧紧围绕这一工作大局,努力为广大妇女全面参与、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带领妇女在投身科学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激励妇女建功创优为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大力实施“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统筹妇女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把妇女的创造热情引导到促进科学发展上来。充分发挥妇女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深化“巾帼示范村”建设,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帮助妇女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开辟致富新路。强化政策扶持、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示范带动,进一步为失业妇女、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女大学生等自主创业就业提供有效服务。鼓励各行各业妇女岗位创新,支持知识女性参与科技攻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贡献。拓展区域妇女发展合作平台,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妇女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妇女的帮扶力度。组织妇女参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引导妇女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以弘扬和谐精神、培育文明风尚为目标,以各类特色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和谐家庭创建行动”,倡导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廉洁守家,以家庭和谐促进城乡社区和谐,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于妇女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妇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妇女,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妇女,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妇女,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为巩固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而努力。推进落实家庭教育工作规划,进一步实施“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扎实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做好指导推进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参与社会教育的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妇女发展意愿为导向,以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妇女成才支持行动”,切实加强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妇女劳动者和创新型妇女人才。研究把握妇女成才规律,进一步加强妇女人才库建设,积极配合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推荐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宣传各类妇女先进典型,为妇女人才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第二,突出维权职能,推动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是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各级妇联要认真履行职能,促进维权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妇女儿童切身利益在社会总体利益格局中得到有力保障。
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贯彻力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党校、进高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主流媒体,提高全社会的知晓率和认同感。坚决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促进形成有利于男女平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推动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加强调研、主动沟通、建言献策,为妇女发展营造优化的法律政策环境。
推动落实“两纲”重点难点指标。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实施已进入关键阶段。要在巩固“两纲”中期评估督导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力度,促进“两纲”目标的全面实现。认真做好下一个十年“两纲”的编制准备工作,推动按期出台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妇女儿童发展新的目标和指标体系,推动其在新一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不断增强维权工作的实效性。以依法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以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和实事化维权为手段,大力实施“妇女儿童权益维护行动”,进一步完善妇联维权工作长效机制,推动解决妇女在参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婚姻家庭、人身权利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妇联信访网络、法律援助网络、维权监督网络和基层维权阵地建设,健全妇女儿童维权预警机制,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和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普法宣传力度,不断优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社会环境。
第三,充分发挥优势,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争取更大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党的十七大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各级妇联要按照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在政府委托、妇女需要、市场缺位、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强化参与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履行代表妇女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拓宽与党政部门、社会各界的沟通渠道,发挥女领导干部、党代会女代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妇联执委和妇女代表的作用,健全妇女舆情反馈机制,及时反映妇女的意愿。引导妇女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有序参与基层民主实践,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水平。加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妇女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繁荣进步而努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作用。
有效开展公共服务。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积极承接事关妇女儿童的部分职能,以推动解决失地失业妇女、进城务工妇女、特困妇女、老龄妇女及留守流动流浪儿童的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帮扶力度,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妇女儿童解难。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动员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贡献力量。以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目标,发展壮大巾帼和家庭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健全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提高参与社会建设的水平。积极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工作载体和有效形式,当好政府推进社会建设的有力帮手。加强社会建设理论、政策和工作方法的学习研究,多渠道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强对妇联干部社会工作技能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责任意识与能力,切实把党对妇联组织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立足可持续发展,促进有利于妇女事业发展的体系建设。妇女事业发展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广阔的工作平台、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坚实的支持力量。各级妇联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推进妇女理论研究体系建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新时期我国妇女运动发展的规律、目标和任务,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加强妇女发展的政策研究,推进妇女研究的学科、教材和队伍建设,完善由党校、社科机构、高校和妇联系统组成的妇女研究网络,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妇女工作实践。
推进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按照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国民教育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在社会教育培训中发挥好参与作用、在妇联教育培训中发挥好主导作用的妇女教育培训新路子。大力实施《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积极开发妇女教育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妇联活动载体和阵地的教育培训功能,推动发展适合女性特点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妇女院校和妇女干部学校建设,为妇女成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推进妇女工作社会化体系建设。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的重视,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大众传媒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充分发挥各类妇女组织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形成妇女工作社会化的强大合力。加强妇联内部的工作统筹,坚持科学规划,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社会化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推进妇女事业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动出台政策,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发展妇女儿童公益慈善事业,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深化妇联企事业单位的改革,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同步增长,不断增强服务妇女儿童的实力。
第五,勇于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妇联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重要保障。各级妇联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作风扎实、勇于创新的妇联干部队伍,切实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基础牢固、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妇女群众组织。
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坚持把改革创新的勇气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相结合,找准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妇联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健全组织、强基固本。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深化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双五能力”建设,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推动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做到同步建设、同步督查、同步推进。巩固现有组织网络,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基层组织建设,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探索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妇联执委的作用,推广妇女代表联系制,力求最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妇女。加强机关和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发挥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的作用,扩大与民主党派妇女工作机构的交流,强化对各类女性社团的引导服务,完善以妇联基层组织为主体、以其他妇女组织为延伸、广大妇女共同参与的妇女组织体系。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宏观指导和分类指导,使工作更好地落实在基层、发展在基层、受益在基层。
建设队伍、改进作风。着力加强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做好妇联干部协管工作,配好配强妇联领导班子。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要把竭诚为妇女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感情上贴近妇女、工作中依靠妇女,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作贡献。要特别关心、帮助和爱护基层妇联干部尤其是长期在条件艰苦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妇女工作者,为她们干事创业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我们要促进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界别妇女的大团结,加强同港澳妇女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扩大海峡两岸妇女的交往,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姐妹情谊,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要求我国妇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我们要充分发挥妇女民间外交工作优势,进一步加强同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的交往,积极参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区域性妇女交流活动,开拓合作空间,增进了解和友谊,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姐妹们!回首中国妇女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争取平等权利和自身解放进行了不懈努力。光辉的岁月留下了我们奋斗的足迹,宏伟的事业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神圣的使命召唤着我们与时俱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动员全国亿万妇女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