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港、澳、台舆论高度评价两岸间四项协议的签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1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香港媒体:两岸正式开启“三通”时代

    新华社香港11月5日电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4日于台北签署有关两岸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的4项协议。香港报纸5日的社评认为,这标志着两会沟通管道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模式,正式开启两岸“三通”时代,有助两岸更紧密合作,创造双赢的未来。

    香港《文汇报》题为《开启“三通”时代 加深两岸交流》的社评说,这是两会首次在台湾进行协商并取得实质性成果,标志着两会沟通管道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模式,正式开启两岸“大三通”时代,有助两岸更紧密合作,携手抵御全球金融危机,创造双赢的未来。陈云林一行在台湾的成功访问,将大陆方面改善两岸关系的愿望和诚意,直接传递给台湾人民,受到岛内多数民众的认可和欢迎。此行将进一步增进两岸互信和了解,加深两岸交流,对于今后两岸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社评说,岛内主要民调均显示,多数台湾民众赞成陈云林来台访问。连日来,台湾舆论也纷纷肯定,两会协商对台湾经济确有实质贡献,有助降低两岸贸易成本、增进两岸货流、提升竞争力,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是深具里程碑意义的两岸大事。

    《大公报》题为《“三通”扩大两岸经济合作潜力》的社评说,4日在台湾举行了两岸间的一次历史性会议,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经会谈后,在两岸海运、空运、邮政及食品安全等方面取得重要共识,同意落实客货海运直航、邮件直接传递和扩大、改进航空直航等,给两岸交流带来了重要的突破,通邮、通商及通航的“大三通”将可实现,令两岸交流可加快向深度、广度发展。

    社评说,“三通”的巨大经济效益及潜力无可置疑。目前两岸经贸合作规模已十分庞大,“三通”首先可为两岸间人流、物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利于推动两岸合作。 当然,“三通”的潜在效益并非朝夕间可全面浮现,但假以时日必有大成。更重要的是,由此建立的两岸间更多互惠、互信,将可拉近双方差异,减少分歧,为日后更多新型合作奠基铺路。

    《香港商报》的社评说,两岸同胞苦候多年的两岸直接“三通”终于落实。海协会和海基会继今年6月重启会谈后,4日两会领导人首次在台北进行商谈,并成功签订四项协议。这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重要历史时刻,标志着两岸交流由此走进了直接“三通”的新阶段。

    社评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两会在迈出历史大步的同时,也承前启后为下轮商谈制订了初步议程。在“三通”的基础上,双方将积极建构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紧密化和制度化,并进一步在经贸、金融、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加强交流,包括两岸金融、渔工劳务、动植物检疫、产业等的合作,以及共同打击犯罪、双向投资及投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和媒体记者常驻等问题。

    《明报》的社评说,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历史性访问台湾,两岸实现全面“三通”再迈进一大步。两岸经络打通之后,5日举行的金融和工商航运两场座谈会,显示朝着更深层次经济整合方向发展。

澳门日报社论:两岸关系进入新里程

    新华社澳门11月5日电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4日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受到澳门媒体高度评价。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澳门日报》5日发表社论指出,4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两岸交流从此揭开新一页,两岸关系进入新里程。

    这篇题为《两岸关系又进一大步》的社论说,与两岸“三通”同样有着非凡意义的是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踏足宝岛,成为自1949年以来大陆到台湾访问的最高层级官员,陈云林访台是一个里程碑,是“两岸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好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社论说,陈云林和江丙坤不负两岸人民的重托,此次“陈江会”签署的4项协议,对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便利两岸人民往来、提振台湾经济、保障两岸民众健康都大有裨益,是实实在在地为两岸人民谋福祉。

    社论说,协议中,两岸截弯取直,建立空中直达航路,方便两岸民众往来,将大大降低两岸民众往来和空中货物运输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开放两岸海运直航,大大降低两岸货运成本,促进两岸经贸发展;扩大两岸邮政业务范围,使两岸民众和企业享受到更好的邮递服务,联系更加方便;建立两岸食品安全协处机制,将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两岸贸易健康发展。

岛内舆论:两会商谈成果有助于台湾经济的复苏

    新华社台北11月5日电 海协会与海基会4日在台北签署4项协议,两岸“三通”框架成形,岛内舆论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认为会谈成果有助于台湾经济的复苏。

    台湾《中国时报》5日发表题为《正面看待江陈会谈的四项协议》的社论认为,四项协议对两岸关系而言是一份历史性的文件,代表两岸“三通”将正式上路。对两岸人民而言,时间成本与飞航成本即刻降低,初步估计每年至少节省逾30亿元新台币。“对台湾而言,利当然绝对大于弊”。

    社论说,协议签署后,台湾民生物资的成本随之降低,未来输往大陆的农产品可增长两倍。“凡此种种都有利于提振低迷的景气,有助于台湾经济的复苏”,“正面看待江陈台北会谈4项协议的成果,两岸确实可以共创经济荣景”。

    《联合报》的社论说,“三通”这个出现在两岸间已有30年的名词,终于在江丙坤、陈云林签字后实现。该报另一篇题为《用协议搭桥》的文章则表示,空运、海运、通邮、食品安全的4项协议“为两岸建立新的里程碑”。

    《联合报》还发表岛内新闻主管部门负责人史亚平的文章。文章表示,这次会谈成功象征着两会“协商管道的制度化”,以及两岸关系发展“正式迈向协商合作代替对抗冲突的历史性关键时刻”,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有“极正面且深远的意义”。

    《工商时报》辟出多个版面,详细解读4项协议的积极意义。该报社论认为,4项协议不仅将使两岸交流互动呈现新局,后续效应更将使两岸进入“相辅相成、再难区隔切割的崭新境界”。

    该报引用岛内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陈添枝的分析称,两会签署海空运直航等4项协议,有利于两岸经贸创造新的投资模式,“虽然明年全球经济普呈悲观,但在两岸经贸升温下,台湾明年经济仍是审慎乐观,绝不会重蹈2001年经济负成长的覆辙”。

    《工商时报》的文章还认为,“两岸海空直航后,企业营运成本降低,人员与货物运送效率提高,使台湾更有条件成为跨国企业的区域营运总部”,预估明年在台设立区域营运总部的家数可由目前的615家增至800家。

 
 
 相关链接
· 陈云林与江丙坤举行会谈 就4项议题取得重要共识
· 海峡两岸将首次携手破解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之谜
· 第七届海峡两岸计量与质量学术研讨会近日召开
· 专家建议建立两岸旅游业合作机制 实现两岸直航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